中国药典二部2005年版氢氧化钠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二部2005年版904-905页上写明,含量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有些不太理解的地方,希望指教

本品含总碱量作为氢氧化钠(NaOH)计算,不得少于96.0%;
总碱量中碳酸钠(Na2CO3)不得过2.0%。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2g,精密称定,置250ml 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加酚酞指示液3 滴,用硫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加甲基橙指示液2 滴,继续滴加硫酸滴定液(0.1mol/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的总碱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2CO3的含量。每1ml 硫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8.00mg 的NaOH或21.20mg 的Na2CO3。

其中,(1)该试验的化学反应式为什么?氢氧化钠和硫酸滴定液如何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2)总碱量和总碱量中碳酸钠分别如何计算.设加酚酞指示液后滴定数为V1,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滴定数为V2
(3)按化学式中,是否V1和V2应该基本等量,可是在实际滴定过程中,前者比后者要高出一百倍.

1、还是生成硫酸钠与水,前者反应物为NaOH,后者则是Na2CO3;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并不是在氢氧化钠和硫酸滴定过程中产生的,而是在生产以及贮存时就已经产生了;
3、这个方法是说,加酚酞指示液3 滴,用0.1mol/L硫酸滴定液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的容积,这样所得结果为NaOH的含量;甲基橙指示液加入后,继续以0.1mol/L硫酸滴定液至显持续的橙红色,这样所得结果为Na2CO3的含量;
4、由反应物不同可知,V1和V2量肯定不相等,如果相等了就说明样品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或者说已经有一半变成了Na2CO3,不能作为纯NaOH使用了;
5、在实际滴定过程中,前者比后者高出的倍数越高,就说明NaOH的贮存时间越短,但Na2CO3不会绝对没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