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句类型

如题所述

常见病句类型如下:

1、主谓搭配不当。

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怎么能“浮现”呢?应把“品质”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如:第二课堂的活动推动了同学们积极自学的热情。“热情”不能“推动”,应把“热情”改为积极性,或把“推动”改为“激发”。

3、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世界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的过程。“世界”怎么会是“过程”呢?应在“世界”后面加上“的发展”。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另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

有两种改法: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5、肯定与否定不搭配。

例如: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原意应是“谁都能想象出”。

如何判断病句:

1、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的。若句子中缺少了“枝”或“叶”,就是成分残缺。

2、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3、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

4、重复罗嗦。重复罗嗦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

5、归类不当。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

6、前后矛盾。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的意不清晰和矛盾。

7、词序颠倒。词序颠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

8、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

9、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

修改病句的方法:

首先要认真地一字不漏地把原句读几遍,看清上下文的关系,弄清句子的内容,看看是否顺口;接着根据病句类型的特点,找出病因,然后改正;修改后看看是否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