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 世界观。 2. 方法论 3. 矛盾 4. 规律 5. 经济基础 6. 上层架构 7. 本本主义 8. 实事求是

如题所述

第一章
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3.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4.扬弃即辩证否定,实质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5.客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名词解释第三章
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3.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4.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5.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名词解释
第二章
1.主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认识: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
3.理性认识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5.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6.相对真理:即真理的相对性:从认识的广度看,真理只是对客观事物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从认识的深度看,真理只是对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7.价值评价:是认识主体在知识性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是回答关于好不好、要不要、该不该、有没有用等问题的认识。
第四章名词解释
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
2.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又称价值法则,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3.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用符号m来表示。
4. 资本: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 相对剩余价值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第五章名词解释
1. 垄断: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2.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3.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5. 经济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这样一种趋势,即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