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漏洞百出,如果实施素质教育的话,又该如何选拔人才呢?

个人认为:中国教育的弊病不是应试,而是人多!在中国,只要有选拔,就一定会有异常激烈的竞争,就一定会应试!即便实施素质教育,最终也会应试,只是方式有所区别而已!

考试只是一种选拔制度,不能与教育等同的。素质教育下,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要发生变化才行,我这里就举初中考试为例。
解决课外问题,是给学校老师家长一些信心。真正要让大家安心,还是回到选拔和升学上来。这里有一个矛盾,我之前一直强调突出个体,反对一竿子打死的横向比较。世界大国中,教育最成功的德国在这个选拔上主要采用的是考试制+推荐制。而在我们国家这样一种人情社会的现状下,如果采用推荐制就很可能引起广泛的社会怀疑。对于大部分的普通家庭而言,仍然希望有一个公平的横向指标来进行公开选拔,尽管这种公平在每个个体头上显得并不是那么公平。我觉得关键在于考试内容以及各部分的比例,教学方法的改变要想落到实处也得看这个考试内容。
我在科目介绍中就强调了主观和实践这两个部分,这也将是我们整个考试中的重点。我建议以文考部分:主观题部分:实践成绩=4:3:3的比例计算总成绩。文考200分,主观150分,实践150分。其中文考部分设有标准答案,包括数学全部100分和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生物,化学,物理等基础知识部分共计100分,不同学期考试科目可以不同。主观题则由语文作文,历史,政治,地理,生物的主观分析思考组成,不设标准答案,两人以上评分,取最高分。实践成绩则由物理,化学实验实践,发明制作,英语口语,社会实践组成,实验不设统一要求,每个实践部分让学生做最佳展示,同样进行多人评分,取平均值。这样最终得到总成绩,作为统一选拔标准。但是,有一个问题,对于特别贫困地区,教学设施都不完善的地方,最后一个实践成绩对他们是有些强人所难了。所以我建议在这些地区,提高社会实践的比例,增加一些其他实践内容,如种植等。等到我们义务教育彻底缩小城乡差距后,再在实践成绩上做统一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17
应试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文凭教育,高知识不一定高产出。素质教育是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力至上追问

考题决定学习的方向,如果考题中加大综合能力题目的比重,自然会起到引导作用。难道素质教育就不选拔人才,就不应试了吗?

追答

素质教育是综合能力的提升,很多层面是体验在动手能力与社会体验的,严格意义上讲这个没有办法进行测试,只能反映在生活的能力,生活的态度,生活意义等

第2个回答  2013-02-17
你可以看看关于民国的小说,《小市民的奋斗》、《新世纪1912》等,里面可能有你想要的答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