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问题又来了,高分求助。关于禅修。望大德们指点我的见解是否正确。

首先,通过禅修证出心的空性,依心的空性对照出心不空时所生之法是出于哪种心,生此心会有何种后果。
然后会初次见到自己有染的习性,这个习性有很多造成不能解脱的错误,借世间法而慢慢修改习性,借禅定中的境界而慢慢的修改习性,借大德经典去领悟修改习性。下一步就不知道怎么做了。
我说的不知道怎么做了是不知道该修菩萨道还是修涅槃道!

你的说法是错误的。空性是一种觉悟。而不是说空灵的感觉。这是邪禅。
所以你说(心不空时所生之法)。是违背空性智慧的。
在空性中。生即无生。没有所谓(不空之时)。一切皆是空性。所生之法亦复是空
明了空性。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节选)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
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追问

说也说不清楚了,反正找到了,是您理解和我表达的不一样罢了,与书上对过了。书上写的就是这样,可是自我的感觉没有书上表达的细腻,看书对照的时候回忆起来就是那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01
阿弥陀佛!师兄,“通过禅修证出心的空性”。禅修是一个方法,而空性智慧是彻底的无染,连一点点的对立、观念、意识、知见、逻缉、思维都不曾沾染。正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的一个本性之空性智慧,如何证?如何出?一证一出,即是有染。
“依心的空性对照出心不空时所生之法是出于哪种心?”意识分别心!空性智慧不执一念,明尚不立,谓之头上安头,何况一个对照?
“生此心会有何种后果?”此心即是迷惑颠倒中物,生此心即不离迷惑颠倒!
“然后会初次见到自己有染的习性,这个习性有很多造成不能解脱的错误,借世间法而慢慢修改习性,借禅定中的境界而慢慢的修改习性,借大德经典去领悟修改习性。”这又回到修行之前的有为状态,这个没有什么不好,但若是证得空性智慧,此一切世间缠绕已不成障碍。未证得空性智慧之前,倒不失是一个好的修行助缘。
实际上,师兄这一段正是我们目前适合的方法:逐渐地发现自己有染的习性,这些习性是造成不能解脱的真正原因。借佛的经典,多多体悟,看到执着的习气,就放下它们。借禅定之境观照,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观照,观照内而身心、外而世界的无常,观照万法的随缘生起,随缘而灭,体会万法不可得!放下世间的观念,放下我执的观念,放下种种法的执着。当放到无可再放之时,空性本心自现。虽现而无法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阿弥陀佛!师兄,在下建议你把《楞严经》完整地看上几遍。相信你自己就会有所体悟。楞严经可以说是一部修行大全。从如何破妄识显真性,到如何舍识用根修行,以及如何修行,易于成就。而且还把修行过程当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陷阱一一的讲说,并提供了规避的方法。可以说是修行人必读的经典。师兄,若是你熟读此经,师兄的这些困惑,自己就开解了。而且会清晰地明白,如何去做。追问

也许我形容的不好,但确实经历了,您不信我也没办法。我知道那清净的心是什么了。六根是烦恼,有我也是烦恼。不想离开清净,但不受控制的又有烦恼了。习性有染而已

追答

阿弥陀佛!师兄,我并没有怀疑,我相信你见过所说的境界,但是我们见到的那“空”性,若是还有一个以为这就是“空”的观念,就已经不空了!就如同佛所说,凡有所执相取相,有所安立,哪怕是执着一个“见空”之相,都已经不空了!佛所说的空性,是真正的无染,不染一尘一念,如六祖大师所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师兄,烦恼也是虚妄所生,继续依法好好观照,早晚慧光迸发,烦恼障云不存!

第2个回答  2013-03-01
按照你说的,现在你只是散乱心的如理作意,所说的空性也是有问题的,所谓空,是指色即是空,而不是离色别觅真空,即色现之时,当体即空!听听网上的“瑜伽师地论”视频讲记,能够完全解决你的问题,现在已经发现的有【“法云资讯网”的妙境长老讲的前50卷!】【如昆法师讲的198集!(在土豆网)】“瑜伽师地论”里面有佛法修学的完整次第!包括从凡夫到成佛,乃至中间修学的次第,足以解决你的任何佛法修学过程中的疑问!想得到正确的答案,凡夫的回答都是不圆满或充满错误的,唯有圣言量才能采纳,什么是圣言量?圣人说的话,这个答案里面才有分量,所以要广读经论,但一般的修学人,广读经论却是不现实的,如何知道自己的修行没有出现偏差呢?这就需要了解佛法修行的详细次第,才会知道自己的修行是在哪个层次,这个层次里面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来解决,而瑜伽师地论就是一部能够完全解决这个困难的一部论,当初玄奘法师广读经论,遍访名师,但还是于“南北两道”、“当常”还是“现常”充满疑惑,所以才去印度求法,听戒贤论师讲了三遍的瑜伽师地论,所有佛法修学的疑问都圆满解决,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学习吗?瑜伽师地论是佛法修学的、完整的、详细的次第,不是概论,佛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在里面都会找到答案,学完了这部论,然后再对照佛所说的经典来修学,就不会出现偏差!
第3个回答  2013-03-06
打击“见道”者的一些问题
你是不是很明白了?
那你明白你死后到哪么?能自己选择地方么?

你是不是很明白了?
那你睡着之后还明白么?做梦时候还明白么?

你明白自己怎么来的么?
那你到这里来了要干嘛?你干不同的事情对应不同的去处吗?什么去处?

你明白自己和天地的关系了?
那么你能离开自己或天地么?
彻底离开这里,放下一切亲眷情爱,有恐惧、有牵挂吗?

若见着自己身心和天地的根源,那么能明白他方世界的根源吗?
若见着一切天地的根源,能明白这个根源从何来么?
若将一切视作一场游戏,那么游戏之外又会是什么?

若能见着根源,见着一切天地,能否游历到他方世界?
若游历到他方世界,能明白自己和他方世界的关系么?

若言彻见十方世界,稍微明了空间,那么能理解时间吗?
若言理解了时空,十方三世无障碍,那么与你的关系呢?

若言见了身心、空间、时间,那么是否明了这些存在的意义?
自己存在有何意义?时间空间的存在有何意义?

若言明了天地造化的规则,那么请问你肉身能根据这个规则变成超人么?

若言深入的明了空间规则,那么请把空间点重叠,瞬移送我出远门好么?

若言能见、能游历十方世界,更进一步,能随时清晰看到每个层面么?这就是天眼通。

若言能见闻十方世界,更进一步,能清晰了解众生的意思么?这就是天耳通、他心通。

若言能见十方三世,更进一步,能清晰了解众生的来去变化么?这就是宿命通。

若言见了身心和天地的根源,乃至进步,明了身心和天地无别,乃至十方三世真实无碍,
那么请当世飞行、飞升他方世界、甚至直接玩时空穿越?

——————————————————————————————————————————
见道后的注意事项——楞严经受阴参考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
受阴区宇。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佛说:“在修止观、禅定的止定境界中,色阴已尽者。身心的物理互变净尽了, 就见到一切佛心,
宛如明镜当中,显现出影像,如像似有所得而未能生起作用。犹如睡梦中被魔魇的人,手足宛然存在,见闻之性了不迷惑。只是些以被客邪所魇触面不能动。这种境
界,名为受阴区宇。例如被魔魇的人,
如果魇力消歇,其以就可离身,可以返观其面,来往去住自由,再元留碍之处,就名为受阴尽。这个人就可以超越见浊。可是若仔细观察这种来由,还是因为妄想虚
明为它的根本作用。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於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虫,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於正受,当从沦坠。

(1)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的人,
得到大光明的照耀,其以有所发明。因为内以抑制过分,就在这境界上,发起无穷的悲以,乃到看见了蠢动蚊虻,都犹如自己的赤子,心里发生怜悯,不觉泪流。这
是功用摧抑过度。悟则无咎,并非真正证得圣果。 只要觉了不迷,久之自会销歇。如果见解上, 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
就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就悲,啼泣无限,从此就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於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只,一念能越。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
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於正受,当从沦坠。

(2)又在禅定中的人, 自见 色阴销尽,受阴明白。胜相现前,
感激过分。忽然在这蹭,生起无限的勇气,其心猛利无比,志齐诸佛,认为三大阿僧只劫,自己已经在一念之间
,就能真如超越。这种境界,名为功用陵越,草率过分。悟则无咎。就可明白这种境界,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只要觉了不迷,久久自会销歇。如果见解上,
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 就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就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 下不见人,从此就失去正受, 而致沦坠。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前无新证,归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回无所见。心中忽然生大枯渴。於一切时沈忆不散。将此以为勤精进相。此名修心无慧自失。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忆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悬在一处。失於正受,当从沦坠。

(3)又在禅定中的人, 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前进得不到新的证验,退后又遗失了原来已经得到的境界。
以致智力日益衰微,而堕入不进不退的中隳之地,再无新的见地,心中忽然发生一种大枯竭的境界。在一切时,
沉忆不散,自己竟认为这就是勤精进的现象。这种境界,
名为修心无慧而自失其心。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忆魔入其心腑,时刻撮紧此心,悬在一
处,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慧力过定,失於猛利。以诸胜性怀於心中,自心已疑是卢舍那,得少为足。此名用心亡失恒审,溺於知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失於正受,当从沦坠。

(4)又在禅定中的人, 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慧解过于定力,因此失于猛利,
落在智者过之之病。以驾陵一切好胜的个性,怀在心中。疑心自已就是报身佛。因此就得少为足。这种境界, 名为用心修行,而亡失恒常反省审察之过。
溺于少得的知见,就自命为究竟。悟则无咎, 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
就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见人自言,我已证得无上第五义谛,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 希望本文能对实修者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第4个回答  2013-03-02
禅修没错,但是当今世上有几个真正进入到四禅,只有进入到四禅也才正真明白空性,现在人别说四禅,就连个初禅都是凤毛麟角,所以讲当今世人随便坐几天就说已证空性,依我看却都是在玩弄自已的思想,玩弄感觉!佛陀雪山苦行六年也才真正到达四禅,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后也真正到达四禅,所以师兄啊修行很难!
对于初学者来讲首先应该"修学储能,先博后渊"。以禅修来讲更应有铁棒磨针,滴水穿石的精进之心啊!
共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