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德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道德经》里没有对“德”的直接定义,要想理解“德”的含义,只能从“道”与“德”的关系来理解德。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含义。

一,“德”是“道”的作用。

如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化生宇宙万物,这就是“德”,这也是“道”最伟大的“德”。“道”性蕴含于万物之中,使之能够生存发展,也是“德”。“道”虽化生万物,却不以德自居,不占用,不图报,不干涉,这也是“德”。”

二,“德”是“道”性的体现 。

如《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最“大”的德,是按道的特征去体现。

“德”是“道”的特性的具体体现,所谓“道之在我之谓德”。什么特性呢?虚无、自然、清净、无为、恬淡、柔弱、朴素、不争、纯粹、平易等等。这些是“道”的特性,也可以叫做本性、体性、属性、德行,具备这些特性,就是“有德”。

三,“德”也是指合乎道的社会伦理道德。

如《道德经》第五十四章曰: “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从广义上来讲,“道德”的“德”,还包括合天道的社会伦理道德,比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道德理想。这也是自然规律,也是“道”性,不遵守这些社会伦理道德,就是与“道”相违。

古人说:“德者得也”,得到什么?就是得于道果,得到这个“道”了,得到“道”了,就是有德者,所以古人对有德之人也称有道之士。“道”由“德”彰显,“德”以“道”为本,“道”和“德”相互作用。没有“道”就没有“德”,没有“德”我们也体悟不到“道”,这两个字确实是密不可分的。

一言以蔽之:合道则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