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蒙古的历史

如题所述

参见:大蒙古国、元朝、岭北行省、瓦剌、鞑靼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召开了忽里勒台(大聚会),被各部贵族推戴为全蒙古的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统一的蒙古贵族政权,这个封建汗国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即位后,他展开了大规模的对外军事征伐活动。1211年和1215年大举向金进攻,占领中都(今北京);1219年发动第一次西征,版图扩展到中亚地区和南俄。1227年征服西夏时病逝。随后的窝阔台汗和蒙哥汗继续进行征伐活动,先后灭西夏、金和其他政权,还征服了中亚和欧洲部分地区,建立了四大汗国。1260年,忽必烈作了大汗,把统治中心由漠北的和林迁至燕京(后称大都,今北京市)。1271年改蒙古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元代,蒙古地区被分封为许多封建领地,分属于岭北、辽阳、甘肃三行省和中书省 。
元亡后,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都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15世纪初,漠西蒙古瓦剌部(即元代的斡亦剌部)和东部蒙古本部(明朝人称为鞑靼)先后向明朝称臣纳贡,与明朝建立了臣属关系。1409年,明朝封瓦剌部三个封建主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1413年又封东部蒙古本部封建主阿鲁台为和宁王。后来达延汗曾一度统一东部蒙古本部各部势力,并调整了其封建秩序,在整顿大小领地的基础上,重新划分了六个万户,分左、右两翼各三万户 。
16世纪中叶以后,原驻牧于哈拉哈河两岸及克鲁伦河附近的东部蒙古本部中的喀尔喀部逐渐向漠北迁移,形成为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车臣汗等三大部(清雍正三年,又从土谢图汗部分出赛音诺颜汗部,统称喀尔喀四部),是为漠北蒙古 。 参见:清朝蒙古、盟旗制度、三征噶尔丹、多伦会盟、僧格林沁
公元1636年,漠南蒙古16个部49个封建主归属于清朝。此后,漠北蒙古和青海的厄鲁特蒙古各部封建主先后向清朝遣使纳贡 。清朝初年,漠北蒙古喀尔喀已经形成三部,即扎萨克图汗、土谢图汗和车臣汗。崇德三年(1638),三大汗分别派使来沈阳,向皇太极呈表称臣,献上“九白之贡”,即每年进贡白马八匹,白骆驼一头。盖清(后金)崇白,贡此表示吉祥。皇太极大喜,他曾打算参照漠南蒙古设四十九旗例,在漠北亦设若干旗,不料突然病死,而未推行 。
公元1644年,清朝统一全国,1655年(顺治十二年),清政府赐盟宗人府,并在喀尔喀设8个札萨克,分左右翼,从而使喀尔喀蒙古与清中央政府的政治联系更加密切。此后,喀尔喀三部之间发生纷争,扎萨克图汗被杀害,所隶部众多归附土谢图汗,新汗要求索回,没有成效,双方形成僵局。康熙二十三年(1684),他只得上书康熙帝请求解决 。康熙二十五年(1686),他派出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和大喇嘛等到土谢图汗部库伦伯勒齐尔会盟。会盟乃是蒙古各旗定期集会、协商解决重大事件的一种制度。阿喇尼在会盟时,向与会蒙古贵族王公传达皇帝的话:不要再以兄弟之亲互相吞并了。要尽解前怨,命土谢图汗将所附人民各归扎萨克,“令其和协,照旧安居”。至此,喀尔喀三部重归于好 。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乘机插手,于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向喀尔喀大举进攻。喀尔喀战败后,经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倡议,举旗投清。康熙三十年(1691)五月,清康熙帝为加强长城以北的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在多伦诺尔(今多伦)与内外蒙占各部贵族进行的会盟,当时乌兰布通之战刚结束,康熙帝亲自主持内外蒙古克图王公大会,包括土谢图汗、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等都到会。康熙帝检阅了八旗兵,会上通过几项决定: 规定喀尔喀蒙古须遵行清朝的法令; 给喀尔喀蒙古王公以汗、郡王、贝勒、贝子等爵号,取消原有的济农、诺颜等名号; 在外蒙推广盟旗制度,在喀尔喀蒙占设立35旗; 正式承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格根为外蒙古大喇嘛,确立其宗教地位 。 此次会盟,改善了喀尔喀蒙古各部与清之间的关系,也使清王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得到加强 。
1859年6月,英﹑法侵略军进犯大沽口,驻守在那里的2000多名蒙古族骑兵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不顾清朝政府的命令,奋起自卫还击。经过一昼夜激战,击沉敌舰4艘,毙伤敌军400多人,打得侵略军狼狈逃窜 。17世纪初,沙俄利用多种方式侵略蒙古地区。鸦片战争后,沙俄不仅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我国大片领土,还攫取了各种特权,倾销商品、输出资本、修筑铁路、掠夺资源,控制蒙古地区的经济命脉 。
1911年(宣统三年),以第八世哲布尊丹巴为首的蒙古王公和上层喇嘛,在俄罗斯帝国策动下宣布“独立”,私自与俄罗斯帝国签订非法的《俄蒙协约》(即《库伦条约》)。 参见:外蒙古独立、蒙古人民共和国、蒙古国
1914年沙俄陷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接着其国内又爆发了十月革命,沙皇的专制统治被推翻。1919年夏,外蒙古以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封建上层,与中国北洋政府开始关于取消“自治”的谈判。11月,外蒙古“自治”政府撤销并呈请恢复旧制,中国政府同意这一请求,宣布中俄之间关于外蒙古自治的文件无效,册封哲布尊丹巴为博格多汗,并派西北守边使徐树铮率军进入外蒙古,恢复了领土主权。未几,徐军主力从外蒙古调回关内参加军阀混战,只在库伦及其以北蒙俄边境上的买卖城(今阿勒坦布拉格)留驻少量兵力 。
1919年初,外蒙古的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蒙古人民革命领袖苏赫巴特尔和乔巴山,在库伦先后成立了两个革命小组。不久这两个革命小组合并为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即蒙古人民革命党,领导蒙古人民起来闹革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1920年夏,在中国由英美操纵的直系军阀,打败了执政的亲日本的安福系军阀,这就使日本帝国主义失去了在蒙古进行阴谋扩张的安福系走狗。因此,日本决定利用被苏俄红军击溃后逃窜到中国东北的白匪军残余部队,在蒙古为自己攫取地盘 。
同年10月,日本的走狗、白匪头子温甘伦男爵(罗曼·费多罗维奇·温甘伦·冯·施特恩贝格),带着他的800名将士组成的骑兵师进入蒙古境内,利用蒙古人民对徐树铮军事独裁统治的不满情绪,骗取了蒙古封建王公和一部分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的支持。1921年2月3日,温甘伦的匪军击溃了中国驻军,占领了库伦。2月15日,温甘伦扶植第八世哲布尊丹巴重新登上了“蒙古皇帝”的宝座,成立了所谓的“自治政府”,政府的成员由温甘伦指派。温甘伦的罪恶目的是利用这个傀儡政府,把外蒙古变成未来的反苏战争基地。因而,反苏备战和供养其军队的沉重苛捐杂税,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种劳役,全部压在蒙古劳动人民头上。蒙古人民越来越看清了温甘伦匪帮及其扶植的傀儡政府的反动本质,甚至一部分封建主也对温甘伦表示不满。蒙古人民开展武装斗争的条件成熟了 。
1921年3月1日,蒙古人民革命党在俄共的帮助下,在俄罗斯境内的恰克图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解放民族,把政权移交给人民大众,进而改造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奋斗纲领。3月13日,在苏俄境内的特罗伊茨克萨夫斯克市举行了蒙古边境苏木(亦称旗)劳动人民代表、义勇军代表和党组织代表参加的会议,选举产生了临时人民政府。临时政府于4月10日向苏维埃俄国政府请求军事援助,共同反对温甘伦白匪 。苏俄军队三个团于6月28日进入蒙古。此前,于同年3月上旬,苏俄少量部队曾进入蒙古边境与蒙古义勇军首先攻打了驻扎在买卖城的中国北洋军阀的部队(加上2月初由库伦溃逃至此的中国军队共万余人)。这些中国驻军在色楞格省北部,沿鄂尔浑河谷进行了抵抗,但因前有红军后有白匪,孤立无援而失败,最终溃散或被俘。7月10日,在库伦以哲布尊丹巴为皇帝的蒙古君主立宪政府正式成立并宣布独立。转天即7月11日,后来被定为蒙古国庆日,而解放买卖城的日子——3月18日,后来则定为蒙古人民军的建军日 。
对于蒙古的独立,当时的中国政府未予承认。1924年,中国政府与苏俄政府签订《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仍规定外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享有领土主权。但由于中国国内爆发了北伐战争,北洋军阀忙于打仗,解决悬案的谈判不了了之。
1924年5月,第八世哲布尊丹巴病死。一个月后蒙古取消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共和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从1924年起,外蒙古政府宣布对外闭关,断绝了同中国的一切来往,加上千里大漠的阻隔,它境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除了苏联政府,鲜为外界所了解,西方称之为世界上一个神秘的国度。但是,蒙古人民革命党和蒙古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革命斗争,抱有深切的同情,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例如,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沟通与苏联的联系,在蒙古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其领土建立了国际交通线,输送往来人员和文件。当时有一些中共领导干部,就是通过这条交通线,来往于中苏之间。不过这条交通线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它要跨越沙漠戈壁和无水草原 。
蒙古的国际地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确立的。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达成了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雅尔塔协定》,美、英为了促使苏联早日出兵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一致同意苏联提出的在协定第一条写上“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美国答应为实现此项条款,说服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国民党政府为了使苏联做出不得援助中共的承诺,不得不接受事实。1945年10月,国民党政府派内政部次长雷法章到外蒙古“观察”全蒙古人民公决独立的投票。投票从10月10日开始,至10月20日结束,参加投票的公民494074人,赞成独立的489291人,其余为弃权票。也就是说明99%的选民赞成独立。最后,中国国民党政府在1946年1月5日发布正式公告,宣布外蒙古独立。
1949年中国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继苏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率先与新中国建交之后,蒙古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6日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初,中国和苏联在谈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苏方希望在条约中强调“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地位”问题。据说当时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主席对中方主持谈判的周恩来总理说,外蒙古的独立已成事实,既然苏联人坚持,那就由他们吧,但不要在友好条约中体现出来 。
中蒙两国建交以后,友好关系与日俱增。1960年5月2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副总理兼外长陈毅访问蒙古,于31日签订《中蒙友好互助条约》、《中蒙经济技术援助协定》,并发表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以后,两国有关部门交换地图,谈判划定蒙古独立以来一直未定的中蒙边界。1962年12月,蒙古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和部长会议副主席扎格瓦拉尔来华访问,于26日签订了两国边界条约。之后,中蒙之间进一步发展了友好往来,中国政府尽自己所能给予蒙古各方面的援助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