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宏观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如题所述

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法定存款准备金。
运用:(1)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面买卖政府的有价证券。如果经济过热需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那么中央银行会在公开市场上面出售有价证券,从而把资金回收回来,这就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果是扩张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会在公开市场上面买进有价证券,这样就把资金投放到市场当中,从而增加货币的流动性,从而刺激经济发展。(2)调节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行为。普通企业到银行拿着未到期的票据兑现这叫贴现,商业银行拿着未到期的票据到中央银行去兑现这是再贴现,再贴现率越高,商业银行能贴回来的现金就越少,意思就是贴现率越高,贴现之后的现金额比票面到期金额少得越多。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再贴现率,抑制经济发展,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再贴现率,刺激经济发展,扩张性货币政策。(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吸收存款之后必须留出来一部分,不能把所有的存款都拿去放贷,这样会有风险的。留多少,就靠这个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要留出来的准备金就越多,能被用来放贷的资金就越少,这样就可以抑制经济,因此,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紧缩的货币政策。相反,如果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经率,那商业银行就有更多的钱可以拿去放贷了,社会的投资增加,促进经济发展了,这样就是扩张的货币政策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28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说的是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以及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只在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出现短期金融压力时使用。公开市场业务是经常被采用的,因为操作灵活。降低法定准备率,增加货币供给;而提高法定准备率,减少货币供给,但是央行不轻易使用此政策,因此存在时滞并且其作用太猛烈。
第2个回答  2018-05-26
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就属于一般性政策工具的范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法宝”: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
1、再贴现政策。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以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被称为再贴现(Rediscount);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它有以下特点:
(1) 一种短期利率。因为中央银行提供的贷款以短期为主,申请再贴现合格票据,其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最长期限也在1年之内。
(2) 一种官定利率。它是根据国家信货政策规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
(3) 一种标准利率或最低利率。如英格兰银行贴现及放款有多种差别利率,而其公布的再现贴现利率为最低标准。
优点:一是能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央行借款的成本来达到调整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从而社会对借款的需求减少,达到了收缩信贷规模的目的;二是能产生一种“告示效应”,即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作为向银行和公众宣布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有效办法,可以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号与它的方向,从而达到心理宣传效果。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表现在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来贴现的银行,对其他银行只是间接地发生作用,政策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另外,再贴现政策工具的灵活性比较小,缺乏弹性,若央行经常调整再贴现率,会使市场利率经常波动而使企业和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2、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优点:一是有较强的告示效应;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法律效力,这种调整有强制性;三是准备金调整对货币供应量有显著的影响效果,准备金率的微小调整会使货币供应量产生很大变化,主要通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和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缺点也主要是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正因为该政策工具有较强的通知效应和影响效果,所以其有强大的冲击力。这一政策工具只能在少数场合下使用,它只能作为调节信用的武器库中一件威力巨大而不能经常使用的武器。
3、公开市场政策。所谓公开市场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及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
优点: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左右整个银行体系的基础货币量,使它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政策具有“主动权”,即政策的效果并非取决于其他个体的行为,央行是“主动出击”而非“被动等待”;公开市场政策可以适时适量地按任何规模进行调节,具有其他两项政策所无法比拟的灵活性,中央银行卖出和买进证券的动作可大可小;公开市场业务有一种连续性的效果,央行能根据金融市场的信息不断调整其业务,万一发生经济形势改变,可以迅速作反方向操作,以改正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以适应经济情形的变化,这相较于其他两种政策工具的一次性效果是优越的。
缺点:一是对经济金融的环境要求高。公开市场业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是有一个高度发达完善的证券市场,其中完善包括有相当的深度、广度和弹性;二是证券操作的直接影响标的是准备金,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和收缩还只是起间接的作用。
货币政策工具里的三大法宝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原理:
1、再贴现。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如果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进而也就缩减了市场货币供应量。
2、存款准备金。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时,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可直接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减少,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贷款或投资下降,引起存款的数量收缩,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
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证券,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过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功能,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相反,当中央银行需要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进行反响操作,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引起信用规模的收缩、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