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及其运用

如题所述

1.常规工具:

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

2.选择工具:

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

3.补充工具:

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4.新工具:

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向中央银行申请授信额度的一种更加直接的融资方式。由于常备借贷便利提供的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一对一”的模式,因此,这种货币操作方式更像是定制化融资和结构化融资。

扩展资料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贷款规模控制、特种存款、对金融企业窗口指导等。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间接调控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直接调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

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监控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监测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政策工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7

1、公开业务:

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

2、存款准备金: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3、银行贷款:

运用再贷款政策、再贴现政策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

4、利率政策:

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5、汇率政策:

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平衡国际收支。

6、常备借贷便利工具:

提高货币调控效果,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效力。

扩展资料:

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1、常规工具:

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

被称为中央银行的 “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2、选择工具:

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④优惠利率;

⑤特种存款

3、补充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4、新工具:

2013年11月6日,我国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这一工具。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LendingFacility,简称SLF),在各国名称各异。

如美联储的贴现窗口(DiscountWindow)、欧央行的边际贷款便利(MarginalLendingFacility)、英格兰银行的操作性常备便利(OperationalStandingFacility)、日本银行的补充贷款便利(ComplementaryLendingFacility)、加拿大央行的常备流动性便利(StandingLiquidityFacility)等。

所谓常备借贷便利就是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流动性需求,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向中央银行申请授信额度的一种更加直接的融资方式。由于常备借贷便利提供的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一对一”的模式,因此,这种货币操作方式更像是定制化融资和结构化融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政策工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8

1、存款准备金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央行在传统货币政策的操作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阶段(2008年下半年)、应对国内通胀压力阶段(2010年至2012年上半年)、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阶段(2014年以来)。

在这三个阶段实施的货币政策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持续下调或持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2、公开市场操作。

相比较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政策而言,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是最为频繁的,是流动性调节的常规手段。这是因为央行可以根据流动性变化及时调整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品种、方向和力度,发挥预调微调的功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3、再贴现。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央行的再贴现、再贷款政策则主要通过扩大再贴现的对象和范围、创设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引导资金和信贷流向县域、“三农”和小微企业,支持相关国民经济薄弱环节。

4、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在我国的使用频率较发达经济体要高得多。在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迅速蔓延时期、 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的通胀压力较大的阶段以及2014年下半年以来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阶段,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都较为频繁,平均1-2个月即调整一次。

5、再贷款政策。

传统的再贴现、再贷款政策逐步淡出,但衍生出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等“新型”再贷款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创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4-19

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及运用:

(一)短期流动性调节(SLO)

为应对近年来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供求的波动性加大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短期资金缺口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 年年初创设了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和常备借贷便利,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运用。

(二)常备借贷便利(SLF)。

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的大额流动性需求,期限比短期流动性调节长,最长为3个月,以1-3个月期操作为主。

(三)中期借贷便利(MLF)。

中期借贷便利创设于2014年9月,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

(四)抵押补充贷款(PSL)。

抵押补充贷款是中央银行长期基础货币的投放工具,于2014年4月创设,其初衷是为开发性金融(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棚户区改造”重点项目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来源。

(五)定向降准。

定向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主要从2014年开始使用,但早在2010年,央行和银监会就规定对一定比例存款投放当地且考核达标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按低于同类金融机构正常标准1%执行。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创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三类: 货币政策工具
  一、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
  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 “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④优惠利率; ⑤预缴进口保证金; ⑥其它政策工具。
  三、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