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焦寒怎么补

如题所述

中焦寒主要是指脾胃虚寒:脾胃虚寒症是由脾阳虚正阳引起的,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又称脾胃虚寒症。 脾胃虚寒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脾阳虚衰,运化失权,故纳少腹胀,大便稀溏;阳虚阴盛,寒从内升,寒凝气滞,四肢不温,手脚凉,故腹痛喜温喜按。易出现:贫血、肠胃症,甲减、营养不良等。 脾胃虚寒的饮食调理:是以温脾补胃和健脾养血为主的食物。 食疗方法: ①龙眼肉枣汤--龙眼肉50克,高丽参10克,红枣100克,加白砂糖适量共煮汤。高丽参性味平和,补精益气,龙眼与红枣性温,健脾补血,且含有较多的糖分及酶等,可提高体内能量和热量,使畏寒怕冷得到改善。 ②参附母鸡汤--母鸡性味甘温,可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用母鸡一只加人参(忌用西洋参)20克,制附子片10克炖汤,食肉喝汤。 ③当归苁蓉羊肉汤--当归50克补血养血,肉苁蓉50克补阳益气,肉桂10克补命门肾火,枸杞10克滋阴养血,加羊肉500克共炖煮,吃肉喝汤。中焦寒可见心胸腹部疼痛,上下痛不可触近,呕不能食,手足逆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或沉弦紧。治宜温阳散寒,健中补虚,缓急止痛,方用大建中汤。如《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论之:“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方中以甘温之饴糖为君药,建中缓急止痛;蜀椒、干姜大辛大热,温中散寒,使中焦阳气恢复,寒气消散;人参补脾益气,合饴糖大建中气,甘缓止痛。全方相配使中阳得复,脾气健运,阴寒消散,则腹痛等症自除。同篇又有“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梗米汤主之”的证论。此论与前述大建中汤证同属脾胃虚寒,皆有腹痛、呕逆之症。但二者在病机、症状、用药方面却不尽相同。附子梗米汤证偏重寒饮上逆,证以腹中雷鸣,胸胁逆满为主,病变局限于中焦,病情较轻,重用半夏以化水饮;大建中汤证偏重寒饮内盛,寒气上下攻冲,证以心腹寒痛,上下痛不可触近,呕不能食为主,病变范围广泛,病情较重,重用干姜以温中散寒。从用药来看,大建中汤用蜀椒、干姜温中散寒,人参、饴糖补虚扶正,远较附子梗米汤中附子、梗米、大枣、甘草药力峻猛。此外,大建中汤证与小建中汤证两相比较,前方腹痛部位偏于大腹、拒按、偏寒;而后方腹痛部位在上腹、喜按、偏虚。中成药可以吃消积洁白丸调理。食疗方法:1.椒面粥(《普济方》)
蜀椒(花椒)3—5克,白面粉90克,生姜3片。先将花椒研为极细粉末,每次取适量同面粉和匀,调入水中煮粥,后加人生姜稍煮即可。功效及适应证与上方相似,唯温中散寒,和胃止痛之力更强。蜀椒为大热小毒之品,并有强烈的麻味,故煮粥时用量不宜过大,且服用时间不可过久。 2.良姜炖鸡块 (《饮膳正要》)
高良姜、草果各6克,陈皮、胡椒各3克,公鸡1只,葱、食盐适量。将公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与高良姜、草果、陈皮、胡椒、葱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煨炖至鸡肉熟烂。功能散寒补中,主治脘腹冷痛,身体瘦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04
可以用生姜、干姜、炮姜、附子等温之,我举的都是单药,最好去看医生,经四诊合参辩证而治,不要自己乱来,且附子有毒。
第2个回答  2021-01-18

中焦不通上热下寒,坚持每天这组动作,打通上下经络调节身体平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