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住宅项目营销战略研究论文二

谁有房地产住宅项目营销战略研究论文二?

第1个回答  2008-05-22
房地产住宅项目营销战略研究论文一

房地产住宅项目营销战略研究论文

第三节 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实例
本节以南京市月牙湖花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房地产项目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1、栖霞建设集团概况
南京栖霞建设(集团)公司是国有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国家建设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也是江苏省最早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专业公司之一。多年被省、市建行、工行、农行评定为特级“AAA”资信企业。
南京栖霞建设集团是以栖霞建设(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拥有18家成员单位、产权多元化的现代化企业集团。集团的主业为住宅及房地产开发,同时兼顾与房地产开发相关的建筑设计、物业管理、营销咨询、物资供应、项目监理、住宅构配件生产等领域,形成了以住宅及房地产开发为核心,前、后向相关联发展的产业格局。
栖霞建设自1984年成立以来,累计总开工面500万平米,总竣工面460万平米,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优良品率保持在80%以上,60多个项目被评为国家、省、市优质样板工程,月牙湖花园、东方花园被评为“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示范小区”。集团还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50强”第一名、“江苏省第三产业200强”企业、江苏省“先进单应”、“文明单位”、“住宅(商品房)质量信得过单位”,以及南京市“有功单位”、“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等。集团党委1999年被评为南京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十个“标兵单位”之一。
1996年9月17日,集团在中国房地产界率先全面导入CIS,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住宅的“星叶”商标,实施企业整体形象战略、品牌战略。随后又在月牙湖、紫金城、东方城等项目中率先导入房地产项目CIS,将“星叶”商标上墙,并向社会郑重承诺:“星叶”商标给您优秀的品质、优质的服务。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较强反响。

2、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1)企业发展阶段认识
栖霞建设集团的前身是南京栖霞城镇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属国有独资企业,最早是1984年在南京市栖霞区统建办的基础上成立的。与南京以及各个区的所谓“大开发”公司一样,栖霞建设也是南京最早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专业型开发公司之一。
从1999年企业成立15周年的总结来看,栖霞建设集团的发展分为了三个历史阶段:
平速发展阶段(1984-1989):该阶段企业完全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开发模式,企业的经营运作以及管理中计划的色彩还十分浓厚,企业没有成型以及受到认可的品牌,开发的地域范围也很有限,是一家典型的区属开发企业。这个阶段企业尚谈不上战略规划以及发展思路,发展的速度也非常有限,因此称之为平速发展阶段。
加速发展阶段(1989-1995):这是栖霞建设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这一阶段企业完成了“三次腾越”,实现了加速发展,从南京众多的国有开发企业中开始脱颖而出,逐步奠定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和综合实力水平。
1989年,公司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上任的公司领导积极开拓思路,敢于进取,并从企业管理机制上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实行了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企业开始转型。企业在这一时期首先强化了主业的精深化,通过引进人才以及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等举措,公司的开发水平和经营运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后公司不失时机地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来了公司发展历史上的第一次腾越。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公司领导班子及时学习和把握了讲话的精神实质,并意识到房地产业将迎来一个逐步开始注重市场因素的发展高潮。于是企业领导积极展开接洽,在1992年8月一个月内,通过合资等方式,与港商一举成立了三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与此同时三家企业的房地产项目也顺利开工。此举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市场资源,盘活了土地储备,实现了企业的超常规发展。而栖霞建设的改革魄力和速度也为业界广为称道,被传誉为“栖霞速度”、“栖霞模式”。
1993年,房地产市场全面升温,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同时也面临着多家企业各自为政,分散运作的不利局面。针对当时的市场情况,企业果断作出了建立企业集团的决策,组建栖霞建设集团,将原来松散的国有开发企业以及三家合资企业、众多专业型子公司联合起来。组建集团的同时,企业也积极调整了公司的组织构架,实现了重复职能部门的精简和合并。经过集团化改造之后,企业的整体实力有了极大的增强,内部机制更加顺畅,也最大程度地整合了内部资源,企业的整体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有了质的提高。组建集团后的1994年,集团即跃升“江苏省开发企业综合实力50强”的第五名,并于次年登上榜首。组建集团被称为企业发展历史上的第二次腾越。
随着企业的壮大,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体现出来。1995年开始,集团逐步将企业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加强内部管理上,通过苦炼内功,外求发展。就在当年,企业成为建设部八家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开始全面地强化管理,理顺机制。内部管理的加强为企业储备了更多的发展张力,也为企业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时期被称为企业发展历史上的第三次腾越。
因此,栖霞建设的加速发展阶段是伴随和围绕着三次腾越而铺开的。
快速发展阶段(1996-2000):完成三次腾越之后,企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无论是内在的企业管理,还是外在的房地产项目开发和市场推广,企业都处在了南京开发企业界的前列。但是企业的领先脚步并没有停滞,这一阶段的三项举措更进一步奠定了企业的领先优势。
首先是集团于1996年在国内房地产率先全面导入了CIS,逐步开始从品牌战略和形象战略的高度规划企业的管理运作;其次是企业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逐步酝酿ISO9001贯标,将质量战略提升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平上,而这在当时的国内房地产界也少有人为;再次就是从1996年开始,集团积极参与了国家的“2000年城乡小康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开始了自身对于产业发展的认识和探索。这三步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企业的项目开发和进一步快速发展。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集团启动了月牙湖花园项目的开发。企业的综合实力和较高的开发水平赋予了月牙湖花园项目成功的前提,而同时,月牙湖花园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也成为了这一时期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月牙湖花园的项目运作是处在企业完成了初步的积累和调整,谋求快速发展的初始阶段;是处在企业开始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形象战略、质量战略,开始逐步直接面向市场的重要转型阶段;是处在集团积极参与国家科技产业工程,探索房地产业发展新思维的历史阶段上的。
2)组织管理水平分析
组织管理水平的薄弱是房地产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栖霞建设集团经过加速发展阶段的企业改造,其组织管理水平在当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界处于领先地位。主要表现在:
决策层意识超前,决断有力。通过一系列的企业改革、改造,企业的决策层逐步体现出其超前的意识和较高的发展眼光,在分析内外环境、寻找和把握机会、认识和解决问题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很高的领导力和组织力。同时一系列超前举措的迅速出台,也体现了企业决策层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果敢的决断力。正是这样的一些能力,使得企业能够迅速地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脱颖而出。
企业机制到位,管理有力。很多国有开发企业都存在相当的管理问题,主要是机制僵化,管理不灵。而栖霞建设从很早就确立了总经理负责制的国有企业管理格局,总经理在用人以及处理企业内部日常管理事务、决策企业发展、改革企业管理等方面拥有相当的自主空间。这为企业的高效运转和强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组织机构合理,协调有序。这一阶段企业的组织管理优势还体现在企业的组织机构上。经过几年的改造和调整,企业已经初步按照现代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规律,组织建立起来了成熟的组织机构及其运作流程。企业内部由办公室、工程部、财务部、营销部、企划部构成,职能明确,各司其职,其协调运转也比较顺畅。
能够把握时局,适时调整。任何组织管理模式都不是一步到位,完美无缺的。也正因为此,企业对于组织管理的及时调整改革也是其组织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从1990年开始,企业就在不断根据发展的现状进行着组织管理方面的调整。在月牙湖花园启动之后,企业还根据现代企业的竞争发展需要,在原有四部一室的基础上,增设了信息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和质量保障部。这些都体现了企业组织管理的适时调整能力。
3)人力资源和企业品牌状况
栖霞建设从90年代开始,逐步加强了企业引进人才的力度,引进了大批具有中高级职称,富有开发经验的房地产专业人才。与此同时,企业还注重引进专业对口、素质较好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培养,加强人才储备。此外,对于集团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企业也非常重视,鼓励并支持员工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提高,整个企业内部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栖霞建设以90年代初开始的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在房地产业界声名鹊起,90年代中期因为成功开发管理了南京市第一个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东方花园,进一步奠定了其在房地产领域的领先形象。但是直到1996年集团导入CIS之前,企业品牌尚处在一个比较模糊和混沌的阶段,没有明确的企业标志,企业的品牌意识也相对薄弱。
通过CIS的导入,企业不但率先在南京开发企业中建立了统一而清晰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还在员工中开展了一场深入、扎实的企业品牌和形象教育。与此同时,集团还对外宣布,此后集团所有开发的物业,都将统一打上“星叶”商标。这也意味着集团的商品房开发已经真正迈入了品牌化、市场化的新阶段,集团品牌的基本形象初步确立。

参考资料:http://www.fangce.net/Article/yingxiao/xiangmu/200704/605.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