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近三十年来,世界上有哪些著名战争?~!

除伊拉克和美国外

1970-1975 第一次柬埔寨战争 高棉劳动党反对美国和右派政府的战争,为第二次印度***战争的一部分

1970-1992 萨尔瓦多内战 萨尔瓦多游击队发动的反政府起事

1971-1972 第三次印巴战争 印度支持孟加拉脱离巴基斯坦引发的战争

1973 第四次以阿战争 又称第四次中东战争或十月战争。埃及与叙利亚联合进攻以色列的战争

1975-1990 黎巴嫩内战 黎巴嫩基督徒与穆斯林(其后加上外国占领军)之间的内战

1975-1992 莫桑比克内战 莫桑比克全国抵抗运动反对解放阵线政府的战争

1975-2002 安哥拉内战 民族解放阵线和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反对人民解放运动政府的战争

1976-1991 西撒哈拉战争 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反对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占领的战争

1977-1978 第二次欧加登战争 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争夺欧加登地区的战争

1978 以色列第一次入侵黎巴嫩 以色列入侵并占领黎巴嫩南部的战事

1978-1993 第三次印度***战争 又称第二次柬埔寨战争。越南入侵柬埔寨的战争

1979 中越战争 中国与越南因边境纠纷引发的战争

1979-1989 苏阿战争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

1979- 乌干达内战 乌干达全国解放阵线反对总统阿明的起事及其后的派系斗争

1980-1988 两伊战争 伊朗与伊拉克因领土争端引发的战争

1982-2000 以色列第二次入侵黎巴嫩 又称黎巴嫩战争、第五次以阿战争或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黎巴嫩南部、驱逐巴勒斯坦游击队的战事

1982- 索马里内战 索马里反对总统西亚德的内战及其后的军阀混战

1983-2005 第二次苏丹内战 [东]苏丹南部反对中央政府的内战

1988-1994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 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争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战争

1989-1991 埃塞俄比亚内战 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发动的起事

1989-2001 阿富汗内战 阿富汗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内战

1989- 利比里亚内战 利比里亚全国爱国阵线反对总统多伊的起事及其后全国爱国阵线的派系斗争

1990-1991 海湾战争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的战争

1990-1994 卢旺达内战 卢旺达爱国阵线夺取政权的战争

1991 斯洛文尼亚战争 斯洛文尼亚与南斯拉夫的战争

1991-1992 克罗地亚战争 克罗地亚与南斯拉夫的战争

1991-1993 格鲁吉亚内战 格鲁吉亚人民反对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的战争

1991-2002 塞拉利昂内战 塞拉利昂革命联合阵线发动的反政府起事

1992-1996 波斯尼亚战争 波斯尼亚境内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族之间的内战

1992- 塔吉克斯坦内战 塔吉克斯坦反对派的反政府起事

1992- 阿尔及利亚内战 阿尔及利亚***拯救阵线发动的起事

1994 也门南北战争 也门社会党割据南方引发的战争

1994-1996 第一次车臣战争 俄罗斯镇压车臣独立运动的战争

1994- 恰帕斯农民起事 墨西哥恰帕斯州农民的反政府起事

1998-1999 科索沃战争 南斯拉夫镇压科索沃独立运动的战争

1998-2000 几内亚.比绍内战 几内亚.比绍军人马内发动的起事

1998- 第一次非洲大战 [东]刚果民主联盟反对解放民主力量同盟统治,其后引发中、南部非洲多国介入的内战

1999-2000 第二次车臣战争 俄罗斯敉平车臣独立运动的战争

2001 反恐怖主义战争 美国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府、清剿恐怖组织盖达的战争

2002- 象牙海岸内战 象牙海岸爱国运动发动反政府起义

2003- 伊拉克战争 美国和不列颠推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战争

参考资料:http://blog.163.com/chen23702850@126/blog/static/22216927200792610291721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15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阿富汗战争
1979~1989年,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与阿抵抗力量之间展开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亦称阿富汗战争。
70年代,苏联推行L.I.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为实现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从1973年起对阿富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渗透。1978年4月,苏支持阿人民民主党军官发动政变,夺取政权。1979年9月,阿人民民主党内部发生火并,政府总理 H.阿明杀死党的总书记N.M.塔拉基,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阿明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担心失去对阿富汗的控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并进行战争准备。1979年8~10月,苏联派遣陆军总司令I.G.帕夫洛夫斯基等人赴阿进行实地勘察,并以援助为名向阿富汗派兵,控制马扎里沙里夫、巴格兰、赫拉特等战略要地;同时以检查武器为名封存阿政府军的轻武器,拆除重装备,使其失去应付突变的能力。随后,苏军在苏阿边境的铁尔梅兹建立前方指挥部。1979年12月中旬,苏军进入集结地域;27日入侵阿富汗,占领阿北部地区。阿富汗人民在国际社会支持和援助下,与侵阿苏军和苏联扶植的政府军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战争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苏军全面入侵(1979.12~1980.1) 苏军凭借优势兵力和现代化武器,以突然袭击方式大举入侵阿富汗。1979年12月 24~26日,苏军出动大型运输机280架次向喀布尔国际机场和巴格兰空军基地空运5000多名官兵和大量武器装备。27日晚7时30分,进驻喀布尔的苏军占领阿首脑机关、国防部、电台等,打死阿明,粉碎阿政府军抵抗,将B.卡尔迈勒扶上台并宣称阿富汗发生政变,苏军系"应邀进入阿境"。28日起,苏军集结在边境的6个师分东、西两路对阿富汗发动钳形攻势。东路3个师沿铁尔梅兹—马扎里沙里夫公路南下;西路3个师沿库什卡-赫拉特公路南下。次年1月2日,东西两路在坎大哈会师。一周内,苏军基本完成对阿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占领,并控制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伊朗的边境要地。在此阶段,苏军共出动7 个师8万人;阿明控制的阿政府军(1个军团、13个师,共10万人)对苏军的入侵基本上未予抵抗,大部分缴械投降并归顺了苏联扶植的卡尔迈勒政权。
第二阶段,苏军发动全面"扫荡"和重点"清剿" (1980.2~1985.12) 苏军完成对阿富汗的占领后,将进攻矛头指向以反政府武装为主体的抵抗力量,先后于1980年2月、4月和6月发动三次大规模攻势,对喀布尔、昆都士、巴格兰以及库纳尔哈、楠格哈尔、帕克蒂亚等省的抵抗力量游击队展开全面"扫荡"。游击队利用熟悉地形等有利条件,广泛开展山地游击战,使苏军摩托化部队无法发挥其兵力兵器优势,被迫停止全面"扫荡"。
全面"扫荡"失败后,苏军改变战术,在确保主要城市和交通线的同时,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对游击队主要根据地发动重点"清剿",企图切断游击队的外援渠道,歼灭游击队的有生力量。"清剿"的重点地区有潘杰希尔谷地、库纳尔哈、霍斯特、坎大哈等,其中对潘杰希尔的大规模"清剿"达8次之多。1982年5月和1984年4月,苏阿军队出动1个师2万余人,采取全面封锁、饱和轰炸、分进合击、机降突袭等战术,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向潘杰希尔游击队根据地发起猛烈进攻,一度占领该谷地。苏军和阿政府军的重点"清剿"遭到游击队顽强抵抗,在付出沉重代价后虽占领游击队一些根据地,但未能重创游击队的有生力量。"清剿"结束后,游击队又回到根据地。经几年战斗,游击队逐步发展壮大,武器装备得到改善,战斗力明显提高。至1985年底,侵阿苏军兵力达12万人,喀布尔政府军兵力为7万人,游击队则发展到10万人。在此期间,苏联在国际社会压力下,被迫于1982年6月同意在联合国主持下举行日内瓦间接会谈。至1985年底,喀布尔政权和巴基斯坦政府代表先后举行六轮日内瓦间接会谈,但未能在实质性问题上达成协议。
第三阶段,双方战略相持(1986.1~1989.2) 旷日持久、边打边谈的战争使苏联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上承受巨大压力。战场上的屡屡失利,阿富汗游击队的不断壮大,迫使苏联改变侵阿政策。1985年M.S.戈尔巴乔夫任苏共总书记后,决定逐步从阿富汗脱身。为实现这一目标,苏积极推进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将战争规模保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加紧武装并将"清剿"任务移交给阿政府军,苏军主要负责防守城市和交通线。阿游击队为了把苏军赶出国土,推翻喀布尔政权,对城市和交通线频繁发动攻势,先后对喀布尔、昆都士、坎大哈、贾拉拉巴德、赫拉特等重要城市发起多次进攻。其中对喀布尔的进攻曾出动兵力5万人,时间长达几个月,对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造成严重威胁。但由于游击队内部政见不一,缺乏统一指挥,加上武器装备落后,进攻屡屡受挫。阿富汗战场出现了苏军控制主要城市与交通线、游击队控制广大农村、双方均不可能取胜的僵持状态。在此情况下,苏联被迫接受1988年4月14日达成的日内瓦协议,并于同年5月15日~1989年2月15日分两个阶段撤出全部军队11.5万人。至此,苏联侵阿战争结束。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03772.htm

第2个回答  2008-04-15
1979 中越自卫反击
1982 马岛海战
1980-88两伊战争
1990-91海湾战争
1999科索沃战争
2003-04(老美说的,可也有人说直到现在)第二次海湾战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