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一)粮农收入过低,制约种粮积极性,影响粮食安全
粮食是一项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差的产品,与种其他经济作物比较有较大的差距。按现在的市场价格计算,种一亩粮食作物纯收入500元钱,而种植西瓜、棉花、花生、蔬菜的收入分别为2000元、1500元、1200元、1000元,有些经济作物甚至更高。粮农响应国家的号召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就必须多种粮食,少种经济作物,而多种粮食就要意味着牺牲种粮农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民的部分利益。同时粮食产量目前还没有摆脱“靠天收”的局面,粮农收入受气候和市场因素制约很不稳定,直接制约粮农收入,影响粮农种粮积极性。
(二)耕地数量逐渐减少,影响粮食安全。
耕地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地开垦后备资源有限,导致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民提高经济收入的一条新途径,很多农民将耕地改种经济作物,挖塘养鱼,发展畜禽养殖。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但是严重减少粮食生产面积,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生产、农民增收之间成为新的矛盾,同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进度逐年加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再者受环境土质等多方面的影响,能开垦为耕地的荒地极为有限,开垦的耕地受土质环境的影响,很难达到被占耕地的同等质量。
(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影响粮食安全。
在我国,很多水库大都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大多数水库主要设施不配套,大坝坝体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县市区的小型水库,存在不安全隐患的水库达70%,维护改造迫在眉睫。国家对水库建设管理以及设施维修改造长期以来实行分级负责的办法,即所谓的事权划分。受益范围不跨县市只在本地的水利设施一般很难争取到上级整险加固和维修改造经费。现在一些大中型水库的维修改造己经陆续纳入国家财政计划,其干渠在国家财政支持下己基本硬化,而小型水库维修因地方财政困难而无人问津,且相关的支渠、毛渠因年久失修,泥沙淤积,渠底抬高,流速减缓,同时大量渗漏,渠系水利用率只有40%,无法保证粮食的丰产稳产,影响着粮食安全。
(四)扶持粮食生产的机制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粮食安全。
长期以来,国家不是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第一位,而是把解决农业问题放在第一位。当粮食等农产品供不应求时,就采取一定的政策来提高农民种粮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短期内,农民收入增幅较高,粮食产量有所提高甚至大幅度提高;而当粮食等农产品供给情况好转时,政策就会有所改变,导致农民收入减少,种粮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也随之下滑甚至大幅度下降。我国改革开放后几次粮食产量波动都深刻说明了这一问题。2004年以来,由于减免了农业税、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出台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有助于促进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但有些政策在落实中都打了折扣,农民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如有些地方的农机补贴农民只享受了一半的实惠,还有一半被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和农机主管部门层层盘剥了。如国家对农资生产企业进行了补贴,但农资生产企业并没有降低价格,农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这部分资金没有真正发挥稳定农资价格的作用,不如直接补贴给农民。2007年种一亩粮食农民得到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补贴是40元左右,而今年每亩田的农业生产资料开支涨了20元以上,占政府激励政策金额的50%。
(五)地方财政粮食政策性亏损补贴包袱重,影响粮食安全。
粮食企业实行改革时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实行了粮食政策性亏损财务挂帐停息。按照要求,政策性亏损挂帐本金暂时不要求偿还,只支付利息,但是仅利息部分就压得很多财政困难县市抬不起头来。只能从包干到县的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一部分利息,还有大部分由当地政府筹资解决。这些负担严重制约了粮食企业的发展,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粮食安全。
(六)粮食储备单位设施老化,检测手段落后,影响粮食安全。
国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兴建了很多国家粮食储备库,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粮食储备的需求。有大量的国家储备粮食必须存放在地方粮食企业仓库,这些仓库因维修资金不足,仓库设施老化,上漏下潮,墙身裂缝、倾斜、门窗损坏严重。同时地方粮食质量监督检验设备老化,检测经费不足,无法对粮食品质进行检测,严重影响粮食安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20
  1、耕地数量持续减少,粮食安全的基础受到威胁。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的需求的不断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都应不断提高,达到耕地的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动态平衡,这样才不至于动摇粮食安全的基础。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情况不容乐观。据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透露,目前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8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49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28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可见保护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
  2、生态环境恶化和污染,危及中国粮食安全。目前,我国耕地面积逐步减少,另一方面,耕地的质量也在下降,最突出的问题时生态环境恶化和污染,具体表现为农业生态系统恶化、农业化学污染和工业污染物的大量排放。
  首先,农业生态系统恶化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我国由于沉重的人口压力,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水体和大气污染、森林和草地生态功能退化等,已成为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据估计,我国遭受水土流失(水蚀和风蚀)的耕地达到4540万多公顷,大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0%。三分之一至一半的耕地缺磷,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耕地缺钾,缺乏微量营养元素的土壤也正在增加。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孙鸿烈院士指出,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耕地毁坏,我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平均每年约100万亩。
  其次,农业化学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加剧了粮食安全的担忧。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4.09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随着“镉大米”事件的曝光,人们对重金属污染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正是由于“镉大米”直接危及到主粮安全而成为重金属污染的一个缩影。
  3、外资并购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主要是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目前,我国稻米、小麦的自给率达到90%以上,但是,玉米和大豆自给率下降,尤其是大豆自给率只有30%,而进口依存度达到70%。由于外资并购和侵蚀,我国对粮食控制力减弱,对外依存度扩大,转基因产品从长远看可能危及人民的健康。
第2个回答  2012-12-25
就中国来说,转基因玉米正在中国市场逐步推广。转基因大豆和大豆油正在被13亿中国人“消费”,这是美国的农民、跨国粮食寡头和美国的上层精英最希望看到的景象,而他们瞄准的下一个目标玉米,则正在“沦陷”。保守估计,从去年以来,流入中国的美国转基因玉米已超过100万吨。转基因玉米正在中国市场逐步推广。转基因技术首先由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以及杜邦公司等发明,他们通过推广此技术来获取高额的回报,即收取专利费和知识产权费用,并推销一系列与转基因技术相关的附带产品,如农药、化肥等。最近几年的世界粮食危机与国际粮价高涨让孟山都等公司大发横财,赚取了巨额垄断利润。其次,玉米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多,供应正出现短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这种“强烈”一方面体现在肉类消费在人们饮食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体现在玉米食用油在人们消费中的支出越来越大。现在,国内猪肉价格不断上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饲料尤其是玉米价格在飙升。其次,玉米食用油尤其是玉米胚芽油正越来越多的推向市场。当前玉米胚芽油的价格不菲,因为很多粒玉米才能生产出一滴油,所以只有富人才有这种消费能力,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高档食用油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而这无疑会要求更多的玉米供应。
就目前中国国内的情况来看,中国每年充足的粮食储备可以确保国内的口粮供应,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应该慎行。同时,中国应该进行转基因技术的研发,未雨绸缪,到本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如此庞大的人口来如何解决吃饭问题?这是每一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中国只有在该项技术方面占有一席之地,才不会受制于人。其次,应该严格限制生物乙醇计划的推广和应用。生物乙醇计划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财政收入,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又属于环保产业,可谓一举多得,这也不难理解地方政府如此热衷的原因。
第3个回答  2012-12-26
1、数量安全,现在我们进口粮食数量越来越大,粮食种植面积逐渐减少。
2、质量安全,多部门分头管理、漏洞不少,监管和研发生产单位的知识不对等。转基因问题侵蚀中国,农药和各种残留增多,加工中添加剂问题严重。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