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生之计,莫如树人”这是说明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教师劳动的特点是由教师的职责,以及劳动的对象、内容和手段来决定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是有思想有个性的,而且常处在变化发展之中。教师的教育活动不可能采取固定不变的统一模式,同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是在变化发展的,这就决定了教师的教育活动带有创造性。这主要表现在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上;表现在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创新上;表现在对于变化了的情况善于做出恰当的处置的教育机智上。所以,一个教师对别人的教育经验不能照搬照抄,必须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对自己反复进行的工作也不能只作简单的重复,而要不断地进行创造。�
  ⒉复杂性。教师的劳动不只是简单的体力消耗,更重要的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教师的劳动是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技巧的相结合;是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感情的相结合;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相结合。这种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教育任务的多方面性、影响学生成长因素的多样性与教育过程中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决定的。一句话,做人的工作是很复杂的。特别是青少年,他们可塑性大,易于变化。要把他们培养成人是很不容易的。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冷静思考,抓住主要矛盾,根据最优化原则来从事教育工作。�
  ⒊艰苦性。当教师辛苦,这是人所共知的。教师的劳动是不能简单地用上课的时间多少来衡量的,大量劳动不是在课上,而是在课下。有人统计,睡眠时间最少的是教师。这样的强劳动,教师一般都是自觉自愿的。因为他们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较高的精神境界。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献身精神,而且要有好的体质,以适应这种艰苦的劳动。�
  ⒋长期性。这首先是由学习的规律决定的。人掌握一门知识、方法,形成一种品德,不是通过一次性教育活动就能完成的,它必须经过反复学习、巩固,通过长时间的消化和积累才能完成。这就决定了教师教育活动的反复性、长期性。同时这也是由人才成长的周期长的规律决定的。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不仅在学校内对学生进行直接教育活动,就是在学生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仍然对其有影响,对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进行指导,长期而持久地起着教育的作用。�
  ⒌示范性。教育活动的过程就是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感化学生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具有示范性。它表现在智育方面,你要学生有知识、有本领,你自己得先要有知识和本领,而且还要有更多的知识、更高的本领。表现在德育中,教师要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你要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它还表现在学生个性形成中的影响作用。只有乐观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乐观的学生。所以,一般对教师要求较高,要求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4
管仲《权休》中指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解释: 一年完成的不如种粮食。十年完成的不如种树。一辈子完成的不如培育人才。能够一年内获得的是粮食,能够十年获得的是树木,能够一百年才能获得的是人才。 绝对正确,我的老师刚讲过呦!!!!
第2个回答  2013-10-24
具有教师对时间的表达,和劳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