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下李煜介绍和作品赏析

rt

【杂谈】 一、描写帝王家的生活画面 李煜的一首《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真实地反映了宫廷中通宵达旦歌舞狂欢的情景。另一首《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更透露了这位帝王的士大夫气质,词中描写了他是如何尽情享受这种豪华、艳情和闲适的生活的:“重按霓裳歌遍彻。”而这之后还有闲情逸致:“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二、刻画后妃们的神情心态 李煜帝王生活里当然不能没有艳情和女性。在他描写宫廷生活画面的同时,更有对后妃人物的精致描写。像《一斛珠》(“晚妆初过”),从头到尾刻画一个歌女的神态:她如何对着人笑;如何开口歌唱;如何袖掩口,以杯进酒;如何向人撒娇:“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在李煜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词。又一首《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描写同小周后的偷情和幽会。“刬(chan,第三声)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神态毕现。“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坦率深情。李煜往往对妇女流露充足的真情实意,不像一般帝王贵族那样视妇女为玩物。如两首《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铜簧韵脆锵寒竹”),对待所欢,体贴尊重,感情相通。《喜迁莺》(“晓月堕”),等待与怀想所恋之人,它们可能是为大周后所作。还有《柳枝》(“风情渐老见春羞”)。描写对一个老官人的怜惜,表现了李煜对妇女的笃诚之情。 三、抒发心灵上的重压和忧思 李煜身置饱经忧患的南唐末世,国事危殆,惶恐无计。身家难保,寝食不安。他的前期作品自然是愁苦之词多,欢愉之词少。有一组伤逝词,如《谢新恩》六首,虽有残缺,也可看出是怀恋大周后的,如“秦楼不见吹箫女,空馀(同“余”)上苑风光”,“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等。又如《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可能是怀恋羁宋不归的兄弟的。李煜受冯延巳、李璟影响,习惯把满腔心事寄于传统的离愁题材,把万象愁情溶化于具体景物。他最妙的一首词莫过于《清平乐》(“别来春半”),“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其意境的深美可说超过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和“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了。李煜更有一类词,把隐藏很深的痛苦,不自禁地倾泻出来。如一首《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直抒胸臆。原来这位诗酒风流的皇帝是那样的孤寂。还有《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精神重压使一个三十多岁的国主是如此苍老啊! 四、表白对人世间的短暂逃避与假想解脱 李煜并非昏聩冥顽,而是十足的弱者,又是一位诗人。他在国危之际,不思振奋,只诵佛不绝。他给自己起“钟隐”、“莲峰居士”外,幻想归隐山林。他有两首题画词,流露出这个可怜人的憧憬。两首《渔父》词,表现他对渔父的“一壶酒,一竿身”快活生活的艳美和“万顷波中得自由”的逍遥心态的憧憬。他经常靠醉梦忘却沉哀,试图找到支撑自己的力量,什么“魂迷春梦中”,“纱窗醉梦中”,“笙歌醉梦间”,然而他又何尝于此真正得到过安慰! 五、囚徒生活、精神崩溃的血泪倾诉 李煜入宋以来,变成俘虏,从最高的地位跌至最下的层次,在天堂地狱、苦乐悬殊的对比中,他调动自己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感情、深厚的艺术造诣,全部倾泻于几首小词中。在这几首血泪倾诉的词里,他的思想感情起了变化。他否定过去的梦中生活:“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子夜歌》)“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浪淘沙》)。他辞别过去的繁华歌舞,“挥泪对宫娥”(《破阵子》),投进浩渺无边的愁恨深渊:“多少恨”,“多少泪”(《望江南》),“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对曾经眷恋的人生欢愉感到厌烦:“春花秋月何时了”(《虞美人》);对人生追求全部放弃:“流水落花春去也”(《浪淘沙》)。历大悲哀,作决绝语。突破词的哀愁风格,喊出自身的血泪衷曲由于李煜在词中体现了人们共同的思想感情,所以才具备千古不绝的艺术魅力,引起不少后人的共鸣和感发。但若说他的词有什么爱国思想或人民性,那是一点也挨不上的。     部分诗词鉴赏《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B>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此话看来,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相见欢》广为流传。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同一首七绝差不多,但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读者为之泪下: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   </B> 这两首词,是后主入宋以后,追恋故国之作。李煜词笔,挥洒自如,以寥寥五句,写人间大悲剧,以昔日之荣盛反托今日之凄凉。凭着他的高度艺术技巧,把重温旧梦的一腔悲恨,表露得隐而实显,浅而深致。陡然“多少恨”领起全篇,令人惊悚。原来悲恨之源来自昨夜一梦,昔日繁华鼎盛在梦中重现,使梦醒后的李煜格外痛苦,乃至恨声不绝。当年游乐御苑,凤舆銮驾,香车宝马,随从列队,宫女如云,“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句,袭用成语,浑然天成。李煜后,宋人多效此种技巧。《望江南》第二首“多少泪,断脸复横颐”。这泪流得纵横满面,难止难歇。后主入宋后,曾给金陵旧宫人带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用这首词印证,可见真实。李煜这首小词,从流泪始,到断肠终,表达了他当俘虏后极端悲哀、痛恨的心情。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暗描江山易改,“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 ”   宋黄升《花庵词选》称:“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也。   《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B>   不求威仪天下,万古不朽;但求独善其身,性情而为!正如李煜所说,他崇尚的不是武力与征战,而是一种春风暖雨,落絮飞雁的诗意生活。   《渔父》又: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李煜常自诩“隐士”,这两首渔父正好反映了他渴望和沉醉在“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的隐士生活中以及“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的那种畅快!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B>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己的最后归宿。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3
这个我从高中是就开始关zhu~~李煜了~~~他的词太牛逼了~~~~我有一部已经几近绝灭的评论他词的一部书~~~很经典~~~如果对哪首词感兴趣~~我帮你看看那本书怎么说的~~~
第2个回答  2013-11-03
李煜介绍和作品赏析: 李煜:(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李煜在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最有名的词是虞美人和浪淘沙令。书画他能书善画,对其书法: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对其的画,宋代郭若虚的《图书见闻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惜无书画传世于后。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 。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圣”。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