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干预?如何进行心理干预?

如题所述

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心理干预包括健康促进、预防性干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

1、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 是指在普通人群中建立良好的行为,思想和生活方式。

2、预防干预

预防性干预(preventive intervention)是指有针对性的采取降低危险因素和增强保护因素的措施。

3、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在一定的程序中通过与患者的不断交流,在构成密切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使其产生心理、行为甚至生理的变化,促进人格的发展和成熟,消除或缓解其心身症状的心理干预过程。

扩展资料

干预范围

健康促进面向普通人群,目标是促进心理健康和幸福。属于一级干预。 预防性干预针对高危人群,目标是减少发生心理障碍的危险性。属于二级预防。心理治疗针对已经出现心理障碍的个体,目标是减轻障碍。属于三级预防。

对健康人、有心理困扰、社会适应不良、发生重大事件后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以及综合医院临床各科的心理问题、精神科及相关的病人都应该进行心理干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干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5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原理和有关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心理治疗则是最常用的方法。

心理干预可以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和短程精神分析治疗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也可以采用个别治疗、夫妻治疗、家庭治疗和小组治疗等治疗形式结合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提高自知力的恢复。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5
  在生活中,当你发生心理问题而自己不能排解时,你有没有想过去找心理医生呢?大多数人的回答可能是否定的。而一些不良情绪的出现,极有可能是某种心理疾病或生理变化的反映。因此,遇到心理问题去找心理医生,理当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常识。

  心理医生与其他医生的根本区别在于,心理医生是通过探究每个人的内在气质、性格和环境、面临的困难等具体的因果关系,通过引导、启发、转移、排解等方法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并能给予积极的治疗建议。对于患者而言,心理医生是一个平等的交谈伙伴,他所给予的心理治疗建立在对人本质的理解的基础上,是深层次的心理治疗。

  如今,人们逐渐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社会的相关服务也在加强。有些大医院开始设立心理咨询门诊,一些单位和社会团体开办心理咨询机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积极参与,或开辟心理咨询专栏,或进行专题讲座。这些形成了医疗心理咨询与社会心理咨询共存的局面。也许,在心理诊所门前,人们仅仅需要“有病求医”的那份坦然。

  在国外,对从事心理医生这项工作的人是有严格专业要求的,如美国要求具有临床心理学博士、哲学博士或教育学博士的学位。相比之下,我国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没有接受过必要的专业训练,有的是从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转行过来,还有的仅凭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较好的口才在做这项工作。另据了解,如今全国的几百所大学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学开设有心理系,比起全社会的需求还是微不足道的。

  专家强调,心理咨询是一项高智商、高科学知识含量的脑力劳动,绝非一副热心肠就能胜任。一个合格的心理医生应经过专科训练,有医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伦理、德育等方面也应有深层次的研究。他提供的服务不再是一般性的安慰、鼓励和说教式的指导,而是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和深层次的心理干预。要使心理卫生这项事业得到健康发展,心理医生必须走职业化的道路,心理医生的劳动应该体现其特殊的价值。

  目前,国内的医疗卫生体制正在进行重大改革。从长远看,根据疾病构成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只有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的“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在广大的社区实行全科医生制度,从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注重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注重对人性的关怀,才能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

  摘自《中国心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3
在医学心理的角度来说,心理干预的概念为,在心理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第4个回答  2008-04-2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把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88例分裂症首次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心理干预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对入组病人使用BPRS、FES-CV和SDSS进行比较.结果 经1年的心理干预后,研究组FES-CV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控制性明显增加,矛盾性明显降低(P<0.01或P<0.05);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1年后随防,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防止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