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年是什么时候?

如题所述

阳历年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的由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春节”这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不同的特指。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春节”。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但一般人称公历元月一日为“阳历年”,仍把农历正月一日初一称“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11
我国古代根据气候变化的周期规律把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所以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确定属相也是以立春为准,而不是以正月初一为界。也就是说今年正月十四日及以后到今年腊月二十五日之间出生的人属猴;而腊月二十六日(立春)及以后至下一年立春前出生的人则是属鸡。

但由于我国古代纪年法采用的是朔望月记年周期法,平年12个月354天,闰年13个月384天,由此便产生了二十四节气与日期的不统一。也就是说,立春这一天不是恒定在某月某日。所以造成了有的农历年(正月到腊月)没有立春(如2005年的农历年),而有的年份有两个立春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民国初将“春节”这个节日定在农历年的正月初一。这样就不会产生有的年份过两个春节,而有的年份没有春节过的现象。但这样一来产生的问题是,春节(农历年的正月初一)相对于公历时间来说变化较大,反而不如立春这个节气相对稳定。这个问题在过去还没有什么,可现在因为春节长假、铁路春运、学校课程安排等新情况的出现,对方方面面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最近也有专家建议把春节改回立春这一天。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新一天的开始不是半夜十二点(零点),而中国传统的新年也不在正月初一这一天,之所以演变到今天的样子,实在是近现代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果。
第2个回答  2022-01-21
但由于我国古代纪年法采用的是朔望月记年周期法,平年12个月354天,闰年13个月384天,由此便产生了二十四节气与日期的不统一。也就是说,立春这一天不是恒定在某月某日。所以造成了有的农历年(正月到腊月)没有立春(如2005年的农历年),而有的年份有两个立春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民国初将“春节”这个节日定在农历年的正月初一。这样就不会产生有的年份过两个春节,而有的年份没有春节过的现象。但这样一来产生的问题是,春节(农历年的正月初一)相对于公历时间来说变化较大,反而不如立春这个节气相对稳定。这个问题在过去还没有什么,可现在因为春节长假、铁路春运、学校课程安排等新情况的出现,对方方面面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最近也有专家建议把春节改回立春这一天。
第3个回答  2013-09-01
明年是阳历2月7号,大年初一
第4个回答  2013-09-01
大年初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