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用的是通感的修辞手法。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通感: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扩展资料:

散文具有“文眼”, 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 才会有虚实, 剪裁才会有详略, 结构才会有疏密。

《荷塘月色》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 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 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荷塘月色》 一开篇就点出文章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接着写小路的“静”、月色朦胧的“静”, 来反衬作者的“心里颇不宁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4
通感,又称移觉。花香本是嗅觉,用听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来描绘它,突出表现了花香的淡、隐隐约约、似有还无的特点,形象生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04
文章这样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种断断续续,似有似无的感觉绝不会产生于书声琅琅的清晨,也不会产生于阳光刺目的中午,只能产生于“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的寂静的月夜。我们再看另一个写花香的句子:“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清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紫藤萝瀑布》)这是灿烂阳光下的花香,紫色的花儿正“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着,满目耀眼的紫色刺激得作者生出“香气也是淡紫色的”这样的感觉显得十分自然。
第3个回答  2013-09-04
通感,让人调集各种感官体会这种意境,从而更身临其境的体会作者想要表述出来的美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