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如题所述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主旋律,政府在推动素质教育,许多学校在尝试实施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但是目前我们的教育离素质教育的目标还是太远。许多学校认为素质教育即为兴趣班,许多教师以为启发式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但是诸如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能有何变化?推广素质教育存在哪些障碍?等此类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的。本文就此谈谈个人观点。

一、素质教育对学校功能的重新审视
学校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从根本上讲,学校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过对个体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个体身心发展,使个体社会化。传统教育的前提下,学校的功能主要有两种:一是对个人发展的促进功能;二是为社会的选拔功能。当前社会过分强调学校的选拔功能,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理想、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在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封闭的管理中人格遭受扭曲,极大的阻碍了人的身心健康。我们强调素质教育,那么学校的功能要重新审视,要改变学校功能失衡的问题。也就是说应当协调学校功能的发挥,促进个人发展功能和社会选拔功能的平衡。重点放在个人发展功能上,即根据社会对每个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和个人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不同的个性特征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选拔功能逐渐让给社会。
二、素质教育中教师职能的转变
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立言、立行、立德,教学生做事做人,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是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但是在当今强调个性的素质教育的时代,仍然用过去的那些职能来约束现代社会中的老师,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我认为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能应由“传道、授业、解惑”向“组织、引导、答疑”方面的转变。
1、道者德也,传统的价值取向比较单一的社会把主流的儒家文化和礼仪一代一代传授下去是可以的,但现代信息社会,传统道德退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强调个性化的时代用统一的价值标准来要求受教育者是无益的。因为素质教育主张的是学生的反应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用单一的是非曲直标准来约束学生就不可能培养出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譬如美国的学校关于人类起源说在介绍进化论同时可介绍神创论,这并说明美国人就不懂得科学,而是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判断是与非,这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绝对是有帮助的,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我们小时候都学过《龟兔赛跑》这篇课文,现在的教师和过去的教师们仍然同样地只在教学生们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思想,如果兔子没睡那么久,突然醒了,谁跑得快呢?为什么?似乎没有多少人讲。因此,素质教育时代应弱化惟道是传这一职能,要求教师重在组织学生学习知识,介绍知识,组织学生交流体会。
2、授业就是通过学习教会学生生存技能。现代科技不断发展,新型产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逐渐被淘汰,新的职业也不断出现,如果用现在的技术、技能去追求将来的生存显然是荒唐的,因为素质教育时代的人才不像工业时代的人才是可以复制的。所以素质教育中的教师无法也无需授业,但是需要在教授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学习,告诉他们如何学习。
3、“答疑”的职能不变,但是素质教育中的答疑远比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中的答疑困难,因为疑问的来源太广,有书本的、有课外的、有生活中的、有想象中的。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识字8中出现“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学生非常好奇,有问不完的问题,在回答学生们千奇百怪的疑问时,本身就要求教师自己素质很高,只会一本书,只会一门课的教师是不行的。
三、当前素质教育的障碍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导致人们普遍把学校看成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就表现为: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应用;重视知识的容量,忽视创造的能量;重视知识的多少,忽视知识的创新。由此养成了学生只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和论证的学习方式,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我们认为妨碍素质教育的障碍有以下几个因素:
1、教育观念上:人们对教育都存在一种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生存的技能,过多依赖技巧学习。这种思想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推广。
2、教育方式上:一是教育方式单一,盛行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中扮演的只是配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8
素质教育就是要在充分挖掘人的最大潜能上下功夫。而挖掘人的最大潜能的出发点与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复合人才的迫切需要。
第2个回答  2020-02-24
再给你做一些补充。
素质教育说法,是针对应试教育问题提出。因此需要找出应试教育问题。素质教育说法已经提出几十年,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意义。为理清基本概念,教育专家谢英新梳理了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四个阶段:1、身体素质教育阶段;2、精神文明与行为素质教育阶段;3、心理素质教育阶段;4、能力素质教育阶段;
1、身体素质教育
我国在1979年、1985年先后两次进行全国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普查,普查结果是中小学生“豆芽菜”、“小四眼”现象严重,因此当时继续提倡“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推行广播体操,增加体育、劳动课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小胖墩”、“小黄帝”盛行。因此再次强调体育、劳动课程,眼保健操、广播体操已经更新迭代十数次。这个阶段可以称作身体素质教育。
2、行为与精神文明素质教育
改革开放之后,无锡学校发现学生“大背头”、“喇叭裤”、“流行歌曲”、“奇装异服”等不良习气,提出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着装教育活动,得到国家认可。共青团中央对其做法做了综合加工工作。1981年2月,国家九大部委联合做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大兴“五讲四美”之风。这一时期的素质教育,指的是“精神文明与行为”素质教育。
3、心理健康素质
我国人口众多,高考独木桥导致剧烈竞争,高考指挥棒作用一直饱受诟病。并且由于教学手段有80%照本宣科、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急于赶进度,知识讲解不透彻;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课堂教学、学习效率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厌学,因此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恶化。这个阶段的素质教育,可以定性为是心理健康素质教育。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各家学校积极筹建学生心理咨询室,试图通过干预来缓解和疏导学生心理问题。
4、能力素质教育
2001年高考扩招,1999年高考招生人数108万,2001年高考招生275万,大学里多出167万学生没有老师教。因此在大学里品学兼优的学生紧急留校任教。这个时期,即使是单单教知识,也出了问题。高分低能现象及其严重。因此教育专家谢英新认为,在素质教育各阶段中,其中能力素质教育最为关键和重要。
2002年硫酸泼熊,清华大学大四学生刘某某,小时候听说“笨狗熊”,长大了读生物学,书里写到狗熊的嗅觉很灵敏。为了验证“笨狗熊”的说法是否成立,刘某某先后三次去北京动物园,用掺有硫酸和火碱的饮料,倒在了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先后浇了5只熊。这名学生年仅21岁,已通过研究生考试。硫酸泼熊事件引发全国媒体轩然大波,各界人士议论纷纷,指责其“高分低能”。
应试教育导致高分低能,那么什么是能力呢?
“高分低能”的意思是考试分数高,但是能力低。在“硫酸泼熊”事件中,当事人的智力一点都不低,刘同学1980年生人,据传刘同学在中科院某研究所,是一个准科学家。所以“高分低能”中的“能力”不是指的“智力能力”,而是另有所指。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1-7版),能力的定义是某人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能力的主观条件有知识、经验和技术;能力的客观条件有资料和工具。也就是说,能力需要具备五个要素,即知识、经验、技术、资料和工具。
应试教育只教了能力当中的一个条件:知识。学生缺乏经验、技术,资料和工具。能力有五个要素条件,学生缺了其中四个条件,所以高分低能是必然现象。
在硫酸泼熊事件中,当事人缺乏的是能力当中的“经验”经验条件,所以他有强烈的好奇心,想要试一试到底是“笨狗熊”还是“灵敏的狗熊”。
2012年世界经济论坛预计,美国81%的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立刻胜任工作,而只有25%的印度毕业生做得到这一点,中国的这个比例是10%。中国某大学的系主任说,“中国学生能够照猫画虎地解决一个问题,但一旦需要独创的思维和自己的发明创造时,我们就没辙了。我们正在非常努力地弥补这个不足,我们正努力让我们的理工科教育成为解决问题的基础。”
2012年百度知道与南都周刊合作发布百度知道全民问答“中国人的教育怎么了?”
在百度知道上有超过4200万个与教育相关的问题,为什么小学生不想上学?为什么初中生为情所困?为什么高中生质疑高考?为什么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为什么毕业后没时间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又为社会贡献了什么?中国人的教育,怎么了?
其中有2064737人在问,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有813030人在问,为何毕业才发现,很多东西跟没学一样?
素质教育定义: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应试教育导致高分低能,素质教育的定义是: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同时具备能力解决问题的人。
中美贸易战之后,我国在各行各业凸显人才不足现状。因此我国各个教育阶段,急需要补充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