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对小学或初中校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当下,很多人以“校园文化”来指代“学校文化”,认为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校园环境中存在的一切文化现象;如“校风”说,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各种规范、行为和风尚;如“文化艺术活动厅”说,认为学校文化指在学校中开展的各种如歌咏、舞蹈、体育比赛等文艺活动;如“教风”说,认为学校文化反映的是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如“学风”说,认为学校文化反映的是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和氛围等等。这些都是对学校文化的片面认识。

学校文化,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德育隐性课程。它既包括了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等显性的要素,也包括了人际环境、心理环境等隐性的要素。通过学校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规范,实现道德成长。

理解学校文化,必须深入分析文化现象背后所隐含的学校文化内涵,透过文化现象看到学校文化最本质的东西。

首先,必须思考“学校教育是什么”、“学校的本质是什么”、“学校的功能是什么”等关于学校本质的问题。如何理解学校的本质和功能,将决定我们在理解学校文化时是如何思维、如何展开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31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2个回答  2018-01-13
进入21世纪,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人才培养要满足国家未来发展和瞄准世界发展水平的需要,在争创一流大学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二维坐标上行进的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再次吸引人们的目光。

在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中, 人们对校园文化概念的阐述众说不一,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种种说法,有“亚文化说”、“综合文化说”、“文化氛围说”、“精神环境说”等等,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对高等教育,尤其是一所高校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但对什么是校园文化却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不同的观点。(1)校园文化是指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高等学府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它包括“显性课程”和“潜在课程”两个部分。(2)校园文化是指依附于学校这个载体,并通过学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3)校园文化是指除了教学、科研以外的一切文化活动、文化交流、文化设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想文化成果。(4)校园文化就是开展健康的文艺活动和对学生进行文化艺术教育。(5)校园文化是校园内的实践活动 (主要是教学、科研)及其所创造的精神财富。(6)校园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子系统,它是指学校校园的文化氛围和学生生存的整个环境。(7)校园文化指学校以青年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青年学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沙龙及其他文化活动和各种文化设施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8)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人生指导原则以及在这些原则指引下形成的以教学和科研为主的运作方式和群体生活风貌。(9)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综合交叉、广泛交流及特有的活动方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10)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个的特定的环境中所拥有的价值观的集合,也就是指校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11)广义的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生活方式的总和。它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文化:智能文化(学术水平、学科设置、科研成果等);物质文化(文化设施、校园营造等);规范文化(学校制度、校风校纪、道德规范等);精神文化(价值体系、观念、精神氛围等)。至于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各高等院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12)校园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是一种微观组织文化。

总的来说,研究者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不尽一致,这说明人们的研究在不断深入,而且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也不无相近之处,只是阐明的角度不同。概括地讲,主要有三种看法:一是一种狭义的理解,把主体定为大学生、把时间定在课外、把内容限定在美育的范畴。二是一种广义的理解,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两个文明的总和,不仅包括非物质文化,而且包括物质文化。三是介于以上两种理解之间,认为校园文化仅包括学校的思想、意识、观念及情感、传统习惯等方面。

我们从校园文化与文化(社会文化)的关系人手,提出自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文化极其复杂,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从广义上讲,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文化的主流,是社会中所有成员共同遵守的文化标准。我们所说的某一民族或国家的文化,一般是指这种主文化。那些在某一群体中形成的既包括一些文化特征,又包括那些独特的文化特征的行为选择标准体系叫做亚文化。社会文化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任何时代都如此,这是毫无疑问的。校园文化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之下的一种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亚文化形态,它属于社区文化的范畴。正如校园存在于社会中一样,校园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社会文化包含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可称为学校校园里的社会文化。因此,一般地讲,两者的关系,既有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又有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校园文化是人类社会大文化作用于学校,由学校自身进行内化的结果。它以社会主导文化为基础,又以本校的价值观为核心,蕴涵着学校传统、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人员素质、校园环境等丰富的内涵,既表现学校发展的文化进步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也反映着校园文化在社会主导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内集中体现为某种校园气候,对外则向社会树起学校的形象,并发挥着对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简言之,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师生的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中的一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青年大学生,塑造着青年大学生。因此,我们将校园文化定义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5
初中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的重要阶段,处在能否塑造健康向上人格的关键时刻,处在能否成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时期。学校在常规课堂教学以外,引导学生直觉或直发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显得是何等的重要和必要。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创新精神,而且可以实现师生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的统一。
(一)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德育范围常抓不懈。
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在学校德育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它是课本教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渗透和延续。通过每周的升国旗仪式和在国旗下的演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定期举办学校运动会,能激发学生拼搏进取、团结向上的学风和校风;张贴名人名言、设立校园板报、建立校训有助于优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操。
(二)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爱好,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三)充分加强学校团组织的建设,为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提供组织保障。
(四)更新课堂教育观念,借鉴校园文化活动形式,让学生真正感到学习的快乐。
(五)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初中生活泼好动,知识面广,求知欲望强烈,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他们既是活动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