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如题所述

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和风气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育人条件、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强化育人效果、提升学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作为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从基础教育的实际出发,对中小学校园文化这样定义:中小学校园文化是一种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校园环境和师生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统一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

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校园文化,将以鲜明、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熏陶学生;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抵御各种消极、颓废文化对学生的侵袭,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社会、认识人生。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不单是知识的简单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行为习惯和道德风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必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塑造思想、陶冶心灵、发展个性、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进的精神,形成学校活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1
和实践方法,都必须为培育现代公民起到应有的作用。训育公民意识,打造公民精神,确应成为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3.创新的文化品格

学校文化必须体现出创新性。学校文化不能消极的接受前人创造的传统,也不能被动的承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而要不断根据时代要求和新的形势,在继承优秀传统中推陈创新,在开放学习中汲纳各类新鲜文化气息。学校文化虽然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但并非社会文化的简单照搬,而要根据育人目标和发展要求,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对复杂的社会文化进行选择提炼,在批判继承、吸纳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4.独特的文化个性

学校个性的核心是文化个性,学校的文化个性,既体现在精神上,也体现在实践上;既体现在个人和群体的活动中,也体现在学校的物质风貌上。学校文化个性,其实质是指办学的特色化,学校文化就是要体现出各校的鲜明特色,只有有了独特的文化个性和特色,才能创造出教育品牌,才能拥有强大的教育竞争力。强大的教育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优良的教育质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上,还体现在鲜明的品牌个性和特色的教育模式上。

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其实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文化是一所学校凝聚力、亲和力、渗透力和创造力的总和与根本概括。学校文化不仅是凝聚和激励学校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精神力量,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激励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立校之魂和向上之根。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文化建设,乃是最高层次的学校建设;对学校文化的管理,乃是最高层次的学校管理;没有文化品味的学校,不可能成为高质量的学校;没有文化品味的学校,其实是另类的薄弱学校。因此,要培育优质的学校文化,我们除了充分认识到学校文化建设的深远意义,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之外,还要努力探索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原则、过程和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选择、整合与创新,确立合宜的学校文化建设目标、体系和方略,全员参与,长期实践提升,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富于时代气息的现代学校文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1
校园文化是在社会文化传统和地域文化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是置身于现代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形态。它是指学校根据办学的实际,对社会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采取摒弃、接纳和改造,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是一个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它的隐性内涵是学校师生“共同遵守的特别约定”,显性标志是学校师生为人处事的行为方式和表现出的态度与形式。它产生于学校自身,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且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的四周,成为学校的灵魂,是影响学校生活的一种精神与物质的统一的力量,也成为一个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最本质的东西,表现为自身的“优质”与“特色”。所谓优质学校、特色学校,他们的内涵就在于有着优良的校园文化,缺少了这个内涵,学校便没有了“底气”。优质的教育和品牌学校不是自封的,而是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形成和壮大的,是在逐步为社会和广大群众接受的过程中“成名”的,是长期持续努力,蕴蓄积淀的结果。一个学校有没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就其深层的判断,就是看他有没有优良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它的存在使学校的所有成员,尤其是学生受到规范及影响。
第3个回答  2020-12-23
校园文化的功能

  导向功能。校园文化蕴含着较深层的价值体系,这一体系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它为学生提供了行为的参照系,潜移默化地指导其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个人行为引导到集体目标上来,因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导向的成功与否,是校园文化发挥了积极的正面效应还是产生了消极的负面效应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规定了一种目标模式。

  凝聚功能。这是指学校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良好的校风能激发学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所谓校风,即学校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教学意识、育人意识、道德意识、文明意识以及为全校师生认同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它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能使每个学生都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内在潜力。这种高凝聚力主要表现为: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休戚与共;集体对个人有很强的吸引力;个人对集体有很强的认同感。
第4个回答  2020-11-11
校园文化的功能

  导向功能。校园文化蕴含着较深层的价值体系,这一体系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它为学生提供了行为的参照系,潜移默化地指导其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个人行为引导到集体目标上来,因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导向的成功与否,是校园文化发挥了积极的正面效应还是产生了消极的负面效应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规定了一种目标模式。

  凝聚功能。这是指学校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良好的校风能激发学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所谓校风,即学校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教学意识、育人意识、道德意识、文明意识以及为全校师生认同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它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能使每个学生都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内在潜力。这种高凝聚力主要表现为: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休戚与共;集体对个人有很强的吸引力;个人对集体有很强的认同感。

  激励功能。校园中凸现出来的榜样是这个特定的文化区间内涌现出来的正面典型。他们集中地反映出学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行为方式。校园榜样真实贴近他们的生活,其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既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它所产生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是推动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动力和能源。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对于弘扬正气、优化校风、培养校园精神、建设校园文化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认识整合功能。研究表明,学生的认识是在不断地模仿,进而比较、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一定的文化氛围正是他们模仿的“蓝本”。与此同时,校园文化自身渗透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学生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通过不同思维的不断碰撞,在寻找个人与集体、社会的结合座标的过程中,不断整合自己的思想与价值体系,从而逐步深入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并获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与技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