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的七战七捷是那几场战争

如题所述

七战七捷是指,苏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战略防御阶段初期,华中野战军在江苏中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进攻而连续进行的7次作战的总称,因而又称其为苏中“七战七捷”

包括:
宣泰战斗,歼灭国民党军第19旅山炮营及第56团、57团
如南战斗,歼灭敌军49师大部,26旅和其它部队
海安战斗,歼灭新7旅,105旅旅部及下属的一个团
李堡战斗,歼灭敌军1.5个旅
丁林战斗,歼灭交通警察第7总队、11总队和第26旅残部一个营
如黄战斗,歼敌99旅、187旅全部,79旅一个半团等兵力
邵桥战斗,歼敌25师两千余人

七次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6个旅和5个交警大队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5Er4WNeViUv7iR3LLdLqL2UA77wPNg4yCxX93O55hIJ106TcdUTswmtUZtY_GhS70dA-gkRlFZKQvtxCRCWz3leYfHUgWBHuO7wEpg5kUq追问

谢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28
首战宣家堡和泰兴的战斗中,在进攻和打援的兵力部署上,粟裕动用了15个团,达25000人,从7月13日起到14日的两天战斗中,虽歼灭敌人仅3000余人,但打乱了敌人的进攻部署,挫败了敌人的锐气。尤其在全歼美械化装备的十九旅山炮营及五十六团、五十七团战斗中,积累了对美械化装备敌军的作战经验。
宣泰战斗结束后,汤恩伯调动宁沪线的国民党军过江增援,会同南通、扬州、泰州之敌,共达10万人,不久,总兵力增加到12万人。大肆进攻苏中腹地,企图东西合击,进占如皋。针对敌人的进犯,从7月17日开始到22日,粟裕集中优势兵力,在如皋地区狠狠打击敌人。共歼灭四十九师的师部,二十六旅全部,俘敌6000余人,缴获各种口径的炮200余门,轻重机枪500余挺,长短枪4000余支。
粟裕在战略上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集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因此在进占如皋不久后就迅速撤出,北退至海安,以便分散敌人兵力,掌握主动。敌人占领如皋后,集中7个旅的兵力,以锥形攻势于7月30日,从西、南两面向海安进犯。华中野战军只留两个团保卫海安,连续狙击了四昼夜,于8月3日主动撤离海安,在损伤200余人的情况下,毙伤敌3000余人。
华中野战军放弃海安后,敌军造成错觉,认为解放军全面溃退了,因此大肆分兵,企图攫取如皋、海安整个地区,割断这一地区与东台、兴化的联系,并对泰州、海安一线以南地区进行“清剿”。为了粉碎敌人的图谋,粟裕决心攻占李堡等据点。战斗于8月10日打响,至11日下午结束,前后不到20个小时,共俘虏和毙伤敌8000余人。
李堡一战,粉碎了敌人全面“清剿”的计划,国民党军调整部署,加强点线控制,分别将大部队置于海安、如皋、泰州等地,以交通警察七个大队放在丁堰、林梓地区。粟裕抓紧时间休整了一个星期,以一部袭击海安并佯攻黄桥,集中主力3万余人向丁堰,林梓实力较弱的守军发起攻击。经两日激战,于8月22日歼灭5个交警大队5000余人。
当时,东线五捷,国民党军在如皋一线兵力空虚,误认为华中野战军将攻占如皋,所以调动九十九旅由黄桥增援如皋。粟裕将计就计,随着敌情的变化,以大部队投入如皋、黄桥公路的战斗。由于国民党军离开巢穴,没有依托,所以从8月25日发起至31日结束,历时6天,共歼敌1.7万余人.
七战七捷的第七仗,是邵伯保卫战。由扬州北进的国民党整编二十五师,于8月23日分三路向邵北地区猛攻。华中野战军顽强阻击,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整编二十五师鉴于解放军在如黄公路取得胜利后,其侧后受到威胁,遂于8月26日撤退。华中野战军最终守住了邵伯。
粟裕在绝对劣势情况下连战连捷,40天内消灭了几乎是自身两倍的敌军,创造了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这就是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毛泽东对粟裕的表现也非常满意,他评价到: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故能取得伟大胜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