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咸丰皇帝的顾命八大臣,做错了什么,导致了身败名裂的下场?

如题所述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为躲避英法联军的进攻,咸丰皇帝带着自己的皇后和懿贵妃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

于是留下谕旨:“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不过皇帝担心顾命大臣擅权自肆,于是又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代为掌管),要求所有诏书务必加盖两方印章方为有效。原本是相互制衡的政治设计,最终却不料慈禧太后拉恭亲王奕入局,悍然发动“辛酉政变”,最终拉开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灭亡的序幕。

肃顺,爱新觉罗氏,是咸丰帝最宠信、倚重的满洲大臣,也是辅政八大臣的灵魂人物。他是满洲镶蓝旗人,郑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郑亲王端华之异母弟,属清朝皇帝远房宗亲。早先长期作为闲散宗室,终日无所事事,在外游进。他在道光时代不得志。但他才能出众,智商过人,“接人一面,终身能道其貌;治一案牍,经年能举其词。”威丰帝做皇帝后,他入值内廷,以卑微之身与咸丰帝谈论军国大事,勇于进言,知无不言,才识非常,政治才能脱颖而出。

怡亲王爱新觉罗·载垣,怡贤亲王爱新觉罗·胤祥的五世孙,世袭和硕怡亲王爵位,十二家世袭铁帽子王之一,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首。曾任御前大臣、宗令、领侍卫内大臣等职,咸丰帝驾崩时亲受顾命。咸丰十一年九月三十日(1861年11月2日),在咸丰帝驾崩仅仅两个多月后,两宫皇太后即与恭亲王奕欣相勾结,拉拢握有兵权的胜保等朝臣发动“辛酉政变”,下旨将八大臣一体捉拿,后议定载垣之罪,以宗室亲贵而赐白绢自尽,终年46岁。但怡亲王爵位并未因此被废除,由其族弟爱新觉罗·载敦袭爵。

景寿的媳妇是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女儿寿恩固伦公主,说白了,道光皇帝是他老丈人,咸丰皇帝是他小舅子,但如果单凭皇帝家女婿的身份就在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中得以幸免那是不对的,要知道被杀的端华和载坦还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那,况且景寿的媳妇死的也比较早。

匡源(1815年—1881年),
字本如,出生于书香世家,公元1840年(道光二十年),中进士,咸丰年间,任军机大臣,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受命顾命八大臣,同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被撤职返乡,从事教书,公元1881年(光绪七年),病逝,终年66岁。

宽宥了杜翰,就必须另找替罪羊,而穆荫很不幸成了替罪羊。清廷以穆荫“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最久,班次最前,情节尤重”为由,将他发往军前效力赎罪。匡源、杜翰、焦祐瀛三人仅予革职,免其发遣。

其中,历经三朝的载垣为八大臣之首。咸丰在自己死前,确认了下一任皇帝,也确立了辅佐幼帝的顾命大臣,自认为已经是高枕无忧,两眼一闭,安心的去了。

所以,奕欣对肃顺等皇室宗亲的恨并不比慈禧太后少,这也是慈禧太后撺掇政变,奕欣能够毫不犹豫,鼎力支持的主要原因所在。作为“辛酉政变”的两位领导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欣都对肃顺等三人恨之入骨,他们还会有活下来的道理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9
虽然是因为之前的一些小仇小恨,但是最主要的问题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会让权力分配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