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姓氏在前,为什么外国人的却是相反的呢?

如题所述

有一种追随名人给自己或孩子取名的趋势,往往把名人的名字作为自己或孩子的名字,以表达内心对名人的期待和敬仰,特别是很多人喜欢用圣人、领袖等来给孩子取名,在欧美,可以有无数同名的人,比如比利、保罗、华盛顿、威尔逊、米尔顿等等。

所以称呼其姓并不比名的重复率高。 而且欧美人士也常把父名作为自己的名字,若;家有两代同名,则在姓的英文后缀以“幼”(加Junior,缩写为Jr)。读成中文时,把小辈读作“小”某某,如小布什等。 在称呼上欧美的风俗是:若熟悉的人、友好的人,在非正式场合可以用名字的第一名字称呼;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可以把名和姓一起连用。在正式会议及与不认识的人交往的场合,希望表示礼貌,则习惯把尊称(Mr,Mrs,Ms,及Miss)和姓连用。对于政治家、艺术家等名人,人们习惯只用一个姓来称呼。

首先,世界上比较常见的规则似乎是“姓”而不是“姓”。后者在我们东亚地区很常见。可能在中国文化圈的历史上,人们喜欢关着自己的门玩,其他民族的鸟不多。(一个奇怪的数字是匈牙利。他们说自己是匈奴后裔,这是有争议的。)归根结底,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姓”都是贵族最早的特权,老百姓也用同样的方法画葫芦来加姓。在西方,贵族的“姓”往往代表封地。例如,“de”(或译为“Dai”,如戴高乐)、德语“Feng”和荷兰语“fan”都是介词,代表某个地方的起源。堂吉诃德,全名为堂吉诃德拉曼查,他自己的名字是吉诃德,来自拉曼查地区(这个地区的贵族),在那里德是一个介词,堂是他的尊称。在中国古代,“姓”是指血缘关系,“姓”是指封邑。所谓“姓是不同的婚姻,姓是不同的高贵和卑微”。

东周时,周王匡封其小儿子王姬(姬姓)、刘仪(河南偃师县南部)、刘康公为姓,后人称刘家,八姓:“姬、瑶、贵、四、江、英、姬、贵”都在女性旁。据推测,它们可能是母系氏族的遗骸,但也可能是地名。例如,据记载,黄帝以季为氏,是因为他长期居住在吉水。(因此,要找到一个传统的汉族,需要四个坐标:著名的屈原同学。大家都知道他和楚王是他的家人,密姓,曲姓,明平,和子苑。后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姓氏不分,姓氏合并,形成了今天的姓氏。)总而言之,所谓姓氏,在一定程度上是指XX的XX人。例如,上面提到的“刘康功”是指“六一中的康功”;而“唐吉诃德·拉曼查”是指“拉曼查中的吉诃德”。名字顺序的不同来自不同的词序。中国人说“鲁国功败类”,外国人说“鲁国功败类”。经过演变,它已成为“鲁班”和“班鲁”。至于为什么词序有这么大的差别,我答不上来。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找到原因,这可能是随机的。

因为习俗。风俗习惯是一种不可追溯到记忆的行为习惯,其原因不是由三个词和两个词(基本命题)概括的。我只能猜测。起初,只有名字。原来传说中的名字不是后来的基督教名字,如名、自由名、昵称、头衔等。然后,根据需要,将父亲的姓名、母亲的姓名、姓氏、母亲的姓氏、部落名称、出生地名称和居住地名称放在姓名的前面或后面。首先,这种布局是自由和随机的。当欧洲和美国来到古罗马和古日耳曼时期时,他们的姓氏是第一位的,名字是第二位的——如果按照高卢人的世界观,他们都被称为日耳曼人的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8
国家不一样,思想不一样,所以姓氏前后不同。
第2个回答  2019-09-28
因为语言的不同,发音不同,所以念得方式也不同
第3个回答  2019-09-28
这是国家的制度不一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第4个回答  2019-09-29
这就是中国和外国的不同,都有自己的民俗习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