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自然美?运用美学观点

如题所述

自然美不胜收,我们需要从姹紫嫣红的自然现象中探求美的本质,寻找美的力量,注入我们的心灵,获得超越的审美感受。

(一)从自然特性入手,获得初步的审美感受

自然美偏重形式美,因此我们在欣赏自然时要注意从自然的形式入手,观其形、听其声、闻其味、看其色,从整体上把握自然之美。

欣赏自然美,可以从自然形状入手。日月山川、江河湖泊都具有自己的形体之美。即便同是山川,北方的山和南方的山也不一样。北方的山雄伟蓬勃,南方的山秀丽柔美。我们要善于从自然不同的形体中感受自然美。

欣赏自然美,可以从视觉、听觉、味觉入手。中国的文人,最能将自然的形式纳入笔端。自居易在《问六十九》中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绿酒”、“红炉”是一种色彩鲜艳的色彩之美。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稻花香”,“蛙声响”是一种声味相融的声音之美。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指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仅写出了香炉峰的形貌美,还写出了香炉峰声色的动态美。

美在形式,形式美是自然界中最直观的存在。以形式美所代表的形象美,便于审美主体进行感官的捕捉,便于审美主体迅速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收到一种赏心悦目、乐在其中的审美效果。

(二)联系人文历史,体悟自然背后的文化意蕴

自然美是人类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它与人类的历史文化联系紧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美和人文历史相存共生。我们常说的梅兰竹菊“四君子”,植物的自然状态与人的高洁品行相结合,形成了文化品格。

面对雍容大气的牡丹,很多人会想起牡丹的民间传说:武则天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命百花齐放。百花慑于此命,一夜齐放,唯有牡丹抗旨不开,被武则天贬至洛阳并用火焚烧,但刚强不屈的牡丹却在第二年春天开得更加繁盛艳丽。在审美情绪的感染下,审美主体不仅会沉醉于牡丹绰约的风姿,更会为它不屈的风姿所深深折服。

联系人文历史欣赏自然美,需要审美主体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素养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

(三)关注生命,体悟自然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深入鉴赏自然美的人,往往会恰到好处地把自然物的某些特征和人的情操、品德、气质联系起来,同人生哲理联系起来,从更深层次去体验自然所包容的意蕴。

从生命的角度来观赏自然,自然就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象,成为和人的心灵默契忻合的统一体。中国古人最能关注自然生命,并从中寻找人生哲理。当王维看到深涧中独自开放的芙蓉花时,他想到的是花朵自然天成的生命过程:不依赖于时代,不依赖于人事,独自享受生命的完整。

享受生命,享受现下,这是自然给予我们的伟大的力量,让我们在充满喧嚣和浮躁的人世,寻找到心灵的宁静。从生命的角度去欣赏自然,自然美就成为“呈于吾心”而见于自然物、自然现象的审美意象。只有用心去体悟,才能够获得。

扩展资料

自然审美的意义

自然是迷人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诠释着自然的鬼斧神工。当我们畅游于祖国的名山大川,我们更感到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限热爱,油然而生一种满溢的自豪与骄傲。

方志敏烈士在《可爱的中国》中写到:“我们的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艾青用饱蘸情感的笔墨激荡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大地爱得深沉!”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面对一花一木,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能够吸取到一种蓬勃的力量,更能够在这股力量之上形成对于文化的认同,并身体力行去实践。

自然审美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自然美宁静而纯洁,在生活、工作快节奏的今天,利用闲暇,回归自然,会使我们暂时忘掉都市中的喧嚣,工作中的紧张与压力,使疲惫的身心得以恢复,有益于我们的健康。

自然审美可以使我们更深入感悟人生。自然之美,博大、精深,我们置身其中,静卧林间草地,观看喷薄欲出的红日,面对青山绿水,亲临波浪汹涌的大海……在纯净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在壮阔的自然景物前,我们会想到什么?是大自然的磅礴力量,是人生的珍贵,是人性的美好,是一切蕴含着强大的审美的推动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4

自然美是美学上重要概念,它和社会美、艺术美、科学技术美共同构成了美的存在方式。自然美无处不在。

不管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还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豁达,抑或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平淡,更或者是艳妆浓抹总相宜的和谐,自然总是以迷人的身姿,向我们张开拥抱的翅膀。

就自然美的存在领域而言,它存在于自然中,凭借自然而存在,是自然形态。它具有自然的属性。这个自然是与社会对称的自然。花、草、山、水、鱼等。这个领域的美是完全因为对象本身,还是因其与人构成特殊关系才美,观点完全不同:

其一,认为美完全是自然的,自然美美在自然本身。月亮美,是因为有独特的光;杏花美是其独特的色彩形状。在人类之外,与人无关的东西可以是美的。

其二,美是因与人构成了某种关系,即美在自然的人化,这是常见的一种观点。认为人把自身的东西加于自然,自然才成为美的,美不是自然本身原本就有的,是和人构成对象化关系时才有的,是人化的美。



扩展资料

自然美偏重形式美,因此我们在欣赏自然时要注意从自然的形式入手,观其形、听其声、闻其味、看其色,从整体上把握自然之美。

欣赏自然美,可以从自然形状入手。日月山川、江河湖泊都具有自己的形体之美。即便同是山川,北方的山和南方的山也不一样。北方的山雄伟蓬勃,南方的山秀丽柔美。我们要善于从自然不同的形体中感受自然美。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自然美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4

美的自然对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前一种与社会事务的美接近。这种景物凝聚着人的劳动,经常作用于人们的感性和理性,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如春天生机蓬勃的秧苗,秋日金黄的硕果,绿色的山林,雪白的羊群。民歌中写道:“麦田好似万丈锦,锄头就是绣花针,公社姑娘手艺巧,绣的麦苗根根青。”

高尔基在论述这类自然美时说:“打动我的并非山野风景中所形成的一堆堆的东西,而是人类想象力赋予它们的壮观。令我赞赏的是人如何轻易地与如何伟大地改变了自然”。

后一种自然美的根源仍离不开自然和生活的联系。它们作为人们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是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的来源,它们是人类生活劳动不可缺少的东西,因而给人以美感。 例如太阳,正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美得令人心旷神怡”。

是因为它是“自然界的生机的源泉,恩泽万物,也是我们的生活温暖,没有它,我们的生活便暗淡而悲哀。总之,太阳是直接有益于人的生命机能,增进体内器官的活动,因而也有益于我们的精神状态。”

扩展资料

欣赏美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看。无论是云烟缭绕的山峦还是恬静幽深的园林,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双眼去发现自然之美。抬头或低头,大能望见蔚蓝的天际,小能欣赏摇曳的野花。美的确无处不在。

我们要善于利用眼睛去发现最真实的自然,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自然的美景,这里说的看,除了用眼睛看,更要用心看,不是只有奔腾的江河和魏峦的山川才能被称之为美丽,即使是一颗随处可见的香樟树,只要用心看,你都能看见它在风中摆动时妖娆的弧线和光与影的舞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如何从美学的角度鉴赏自然美 ...自然美是美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和黑格尔都有详细论述,有趣的是,两人对自然美的态度截然相反。康德对自然美评价很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4-09
如何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