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简答题:人的本质是什么?

如题所述

人的本质分为类的本质和个人本质。

1、人的类本质是人相对于其他物(包括非生物、植物和动物)而言的根本性质。劳动是人的类本质。

2、个人的本质是一个具体的、特定的人(张三、李四等等)的根本性质和其各种属性的内在联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精神层面上,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

文化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中国古代对人的定义是:有历史典籍,能把历史典籍当作镜子以自省的动物。

扩展资料:

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尤其是他们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

古人类学家把直立行走看作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比如,直立行走的必然结果是手脚的分工,使得人类能灵活使用工具。又如,直立行走以后,使视野开阔,有助于大脑的发育,促进人类智力发展。

人具有发展的本质。人的实践本性决定了人可以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自主创造性活动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即人具有发展的本质;

人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两层意思:一是人的自我本质是在不断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逐渐生成的,人总是生活在具体的历史与现实空间中。二是人的自我本质的生成与发展要受到一定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

人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人作为一种存在的可能性本身就蕴含着丰富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个体生命具体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及个体间的差异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22
首先要说明一个基本常识,人的本质和人的本性这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中国人往往在谈论人的本性,这是从人性角度去谈论人这个存在者,而西方哲学说的本质是与现象相对的,是谈论人这个存在者的抽象性最高规定。本质不等于本性,这是两个概念。从你对别人的回复中,看得出,你没有接受过哲学教育,建议你从零学起,哲学不是中国人那种随机性的思考,他的每一个概念都是非常严格的,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会产生出专攻语言的哲学家的缘故。当你没有接受过哲学基础教育时,你在读一些专著的时候是不可能读懂他们在说什么的,理由就是因为,语言太专业,每一个单词都有他特殊的意思。中国人大多没有这种习惯,概念非常混乱。

人的本质要看我们把人放在怎样的环境和话语下去定义它。一般人对人的本质的定义都是受到了马克思哲学的影响,他借助现实社会生活或称为社会学意义来定义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和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定义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也符合伦理学的标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定义是有前提和目的的,它虽然揭示了人在社会层次的表达法则,但是它也忽视了人这个单一自我的维度。正因为此,所以,不同哲学家站在不同的前提和角度下,就出来了很多种说法,有些人把人的本质同人的欲望联系起来,认为人的本质就是无休止的欲望,这类哲学家还不占少数,尤其是非理性派大多这么倾向。这缘于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是出于个人主义的前提下的。如果把人和自然联系起来,那么人的本质必然同于自然的本质,但是这必然体现不出人的特殊性。所以,当我们说人的本质的时候,往往是希望找到人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做一个定义。我原本对人的本质的定义是——人是超越存在之存在者。但是这样定义还是稍显抽象了,所以,进一步去思考它,也可以说,人的本质在于以自由精神为核心的能动性活动者。

至于你说的人性问题,我可以更准确的告诉你,人的本性在于蒙昧。人之初性本眛。
一个人经历了什么样的教育和环境,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正因为人是蒙昧的,才需要启蒙。
通过高等教育,一个人越是有理想就越是渴望超越,他们的价值在于存在者之外,生命被贬低到了很低的地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相反,一个从来就拒绝超越自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乏味人生的人,无论怎么样,都不会理解什么是高雅和精神的事业。
因此,大众和世俗的人性,因为其环境的狭隘,导致其思考狭隘,只见人性之恶,不见人性之善,片面独断,更说明不了哲学思考的全貌。而真正的哲学家,就在于指明最深层的见解,哲学家的作用在于启蒙大众和世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0
人对自身本质的认识,是建立在人的本质深化发展的基础上。人的本质的形成、深化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自然史过程和无限发展的社会历史过程。人首先是自然界物质运动产生的高级生物。人的生物性是在它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的过程中产生的,而到人类社会出现之后,人的长期形成的生物性即自然性,就以其本能的形式保留在人的遗传基因里,代代相继,生生不息。人类由生物发展为人,是他自身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运动规律所决定的。孟子也认为人性有“大体"和“小体"两种。所谓的"大体”就是指人的社会性,即仁义礼智,“小体"就是指人的生物性,即“耳目口腹之欲。他认为人性其“大体”、“小体”不同,其道德也有高低贵贱之分。孟子主张人性善论,而荀子则主张人性恶论。佛、道则主张人性本清净,无善无恶,还有人则主张人性有善也有恶。总之无论怎样,而人性必须经过社会改造才能不断的进化和完善。而劳动才是产生人性由低级向高级质变的主要条件(包括脑劳动和体力劳动)。马克思也说过,劳动是“使人从动物界上升到人类并构成人的其它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的历史活动"。因此,劳动既是人的本质形成的起点,又是人的本质发展的基础。劳动的本义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即人改造自然以创造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财富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人既要与自然发生关系,为着战胜自然人与人之间也要发生联系,具体表现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从而决定人的本质的不断深化发展。所以,人的本质发展深化的历史,其实也就是生产方式发展变化的历史反映
第3个回答  2020-11-10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现实本质,“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则是人的形而上本质。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分为类的本质和个人本质。人的类本质是人相对于其他物(包括非生物、植物和动物)而言的根本性质。劳动是人的类本质。个人的本质是一个具体的、特定的人(张三、李四等等)的根本性质和其各种属性的内在联系。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任何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因而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阿基米德点,而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就成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性的积淀和统摄,人性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人的本质的定义都是受到了马克思哲学的影响。

人的本质决定了人是一种社会的存在,人性是社会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人的本质决定了人是一种历史的存在,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本质决定了人是一种活动的存在,人性是受动性与能动性、客观制约性与自我创造性的统一。
第4个回答  2020-09-11
人的本质是一根管子,上面长了个脑袋,中间横生出四肢。
学校辩论赛有一道题是“人的本质是鸽子还是复读机?”,复读机组啥都没准备,打算到现场鸽子组说什么他们就重复说什么。
毕竟,复读机的真理是——俺也一样!
然而,鸽子组——没有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