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如题所述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思想政治课是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为主要目的,在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当今中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存在显著问题,应通过以学生为本、整合多种课程资源、改进评价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途径切实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

(一)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维护社会主义利益,为社会主义服务,一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  

(二)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我国教育目的反映出来的这一基本精神,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一是明确了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即德、智、体、美等方面,将其作为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二是明确了使受教育者各方面全面发展,即在注重基本素质(德、智、体、美)形成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促进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而不应仅仅局限在德、智、体、美四方面。  

(三)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我国的教育目的不仅包含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且还含有对整个民族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  

(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这一教育目的反映了我国教育的基本使命。

拓展内容: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质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在历史上,因社会制度、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思想不同而异。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古希腊雅典教育要求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斯巴达教育要求培养骁勇善战的人。中国封建社会要求培养明人伦的士大夫。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不同于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规格。教育目的是对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是某一层次、类别教育或某一专业的具体要求。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的制订不应违背教育目的,但又不等于教育目的。同时,教育目的也影响、制约着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总之,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般与特殊、普遍与个别、总与分的关系,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资料:

1.郭晓婷. 试论如何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2.李玉芳. 论个性及其培育——兼论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