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官职设置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以我个人的理解:明朝官职设置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明朝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取消宰相制,六部官员地位提升。
最初明太祖朱元璋也在朝堂之上设有宰相,后以胡惟庸案为契机,彻底击溃相权,使皇权高度集中。延续了近一千多年的君权相权之争,以君权胜利告终。
以前相应属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六部长官为宰相之下的各部首长,朱元璋提高了六部首长的地位,六部首长直接向皇帝负责。而六部设首长即尚书,还有副手,就是侍郎,下设各给事。给事相当于办事专员,各派各地,承办相应事务。

2、明朝开创内阁制
皇帝朱元璋以游僧、乞丐身份用16年时间逐步登上皇帝宝座,虽然自己在人情练达等方面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但治国上知识水平还是受限的,于是又在身边设置了一个秘书机构,这里秘书机构的官员通常都是五品官,但可以说是皇帝的智囊团,为皇帝出主意,而这个机构成员虽然品级不高,但因为与皇帝最近,能说上话,所以很有实权,这也就成了内阁制的雏形。而后来的皇帝逐渐的都不能像朱元璋那样有精力,有心思处理庞大的国政,所以内阁的职权就更重了,就承担起提出处理国政方案的任务,这就叫票拟。而后,通常内阁成员都是担任六部首长沿尚书兼任,于是就有了,如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某某某。

3、明朝言官、特务并存,内朝与阁臣共掌天下
朱元璋为了更好地实现集权统治,开设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特务机构锦衣卫。锦衣卫可以秘密侦察,直接向皇帝呈报,使锦衣卫的权利无限扩大。各部都有言官,可直接弹核六部首长,言官左右朝政的力量也是不小的。而到了永乐年间,永乐又设立了东厂,成化年间设了西厂,实际上本应最初按朱元璋的祖制,国家的宦官不许参政,而锦衣卫、东厂的主要领导却又都是宦官。到了英宗时期,大太监王振因带年幼的英宗长大,十分得宠权倾朝野,从此后,宦官权利几乎每一朝都十分强大。正常内阁票拟后,应该皇帝审批,而到了后来皇帝都很不敬业,这一任务就交给了宦官批红。所以后来的官宦中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基本上都权威相当于内阁中的首辅和次辅。宦官内朝,内阁外朝的格局共掌天下的格局基本形成。

4、地方官员层层盘剥,小官不好当。
实际上有学者研究,中国历史上行政效率最好的是秦时制度。中央是三公九卿,地方是郡县制。36郡首长与九卿平级。可以任意平调。地方官员的职责和能力都很强。而延续到明代,由于皇帝们都在加强集权,地方的权利越来越小,被盘剥得越来越利害。地方官员很不好当。县上面有州,州上面有藩台、臬台。藩台主政,臬台主管法制监察。几个州还可能有个巡抚。一个县令要答对很多个东家。所以应该说官制是很乱套的。而且当时的县令的俸银很低,一年就几十两,而每一个东家下来,都要“孝敬”。而哪次孝敬动则上千,多则上万。可想而知,县令怎么办,那就会更加残酷地剥削下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05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第2个回答  2012-03-31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六科最有实权,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不过最重要还是看皇帝的,亲贤臣远小人参考资料:明史
第3个回答  2012-03-31
明朝官制分两部分,选官制度和任官制度。明朝官制分为中枢、地方、军事官制三部分。为了加强皇权,明朝废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亦罢宰相职,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首创的内阁则成为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地方官制,明朝共设省、府、县三级行政机构。军事官制,明朝设锦衣卫。武官第一次掌有监察百官万民之权。明朝官制在汉、唐旧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其官制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朝,甚至是今天。

http://baike.baidu.com/view/293681.htm
第4个回答  2020-10-04
(2016·新课标)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