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体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思想的战例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例(2009-05-23 11:25:37)
杂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例一之三国“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堪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之经典战例。
当时曹操统一北方,底定中原,雄兵百万,夺取荆襄,更兼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谋士众多,战将如云,横槊赋诗,骄横不可一世,大有一战荡灭孙刘,甫定江南之势,可谓占尽天时。同时占据长江北岸,也拥有一定地利优势。
东吴兵力仅有十之二三,能依托者,唯长江天险和训练有素的水军,最终能以弱胜强,也就是凭借长江和水军的优势,火攻奏效。
更为主要的,东吴内部开始时为曹军气焰所震慑,力战还是降曹,主张不一,但所幸的是孙权不仅意志坚定,而且统一思想,联刘抗曹,最终双方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战胜曹军。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例二之战国后期秦赵“长平之战”
当时,战国七雄中,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最强大,君明臣贤。
六国之中五国暗弱(齐、楚、燕、韩、魏),独有赵国自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后,训练出一支强大的新军,与秦实力相当,隐隐已成六国霸主,形成秦赵抗衡之势。
于是在上党地区的长平爆发了震惊天下的“长平之战”。整个战役历时三年,两国均举倾国之力而战。
秦以百年变法为根基,倚仗国力强盛四处蚕食,天下闻强秦而色变,更兼秦昭王一代雄主,威名显赫,文有范雎,武有“战神”白起,秦军战力之强天下闻名,可谓占尽天时。
赵国任用廉颇,凭险据守,两年多秦奈何不了赵,是谓“天时不如地利”。
但赵之新君听信谗言,罢用蔺相如、廉颇一干老臣,启用惯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君不明臣不贤,政治军事上失策。
此时秦却用人不疑,秦昭王亲自坐镇后方,宰相范雎举全国之力亲自督办粮饷,白起算无遗策,文武相得益彰,最终引赵出战,断其退路和粮道,血战之后终胜赵国。此战后,赵再也无法恢复元气。至此,秦独霸一方一统天下的根基基本形成。此所谓“地利不如人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3-25
1.张守圭接替战死的王君焕,正在修筑城墙,敌兵又 突然来袭。城里没有任何守御的设备,大家惊慌失措。守圭说:“敌众我寡,又处 在城池刚刚破坏之后,光用石头和弓箭是不对退敌的,应该用计谋。”他让将士们 和他一道,坐在城上,饮酒奏乐,若无其事。敌人怀疑城中有备,只有退兵。齐祖 铤也用近似的方法退兵,他的做法比张守圭又多一招:等贼兵以为人走城空,不设 警备时,突然命士兵大声叫唤,更将贼兵搞得胡里胡涂,只得退兵。 2.公元1232年,蒙古军队围攻金代的都城忭京,“壕外筑城,围百五十里”。金兵百 计守城,右丞相世鲁为了瓦解围城蒙军的斗志,曾经作《江水曲》,令城上之人静夜唱之 ,可惜的是,世鲁并不明白“四面楚歌”的真正缘由,在士气高昂,蒙古人一心要攻取大 梁的形势面前,区区一首思乡之曲又能起多大作用呢。还望熟悉的兄弟提供这次战斗的双 方具体人数。不胜感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