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对我军新军事变革的影响

如题所述

武器装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 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 而是在破坏力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 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 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 比如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 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 远程火力战是主要的交战手段 电子战是伴随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 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 对各国军人而言 大规模的地面装甲战已经几乎退出舞台 现代化的信息战 已经来临

海湾战争凸显解放军变革的紧迫必要性
  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作为影响日益重大的大国登上地区和国际舞台,对中国安全战略及军事力量的研究在美国日益成为显学。其中又以对中国国防现代化的研究最为热门。在关注解放军现代化进程的美国学者中,有两点共同之处,其一是基本都以美军的军事事务革命为基本理论原型,其二是基本都从90年代以来的几场美军战争的经验和影响出发。影响巨大的《哈德逊报告》的作者们也不例外。他们首先认为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因为国际军事安全环境的变化以及军事高科技的发展,世界主要大国都进行了各自的军事变革,而中国的新军事变革的动因之一也是海湾战争的影响。该报告主要作者玛丽·菲茨杰拉德声称:“面对美军1991年在海湾战争(沙漠风暴)中取得巨大的胜利,一位俄罗斯高级军事官员表示‘我们看到了未来,它正在我们眼前上演。’而一位中国高级军事官员则在当时将这场战争定义为”第2.5次世界大战。正是海湾战争使俄罗斯和中国感到加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必要,也促成了此后他们之间数以亿(美元)计的武器交易。“
  美国学者一般都将海湾战争看作中国新军事变革的最主要外部因素。玛丽·菲茨杰拉德还认为如同俄罗斯一样,中国很快捕捉到海湾战争披露的军事革命资讯,迅速从这次战争中获取营养。中国的空军部队迅速转变了战略方向——从国土防御转换为攻防兼备;海军的战略重点则从近岸防御转变为近海防御;陆军的结构也从不设集团军部队转变为建立综合联合的集团军;导弹部队则从单一的核力量改造为核力量和常规武器同时发展。
  在人员方面,中国裁军100万,以利于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科技武器和系统中,这些将给中国带来现代资讯战的能力。中国军方学者王保存曾经表示:当前在军事方面的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生的最伟大、最深入、最广阔的全球性军事变革。它的核心思想是从适应于工业化时代的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部队,转变为在资讯时代战争的资讯化部队(引文译文未与中国原作者核实,仅代表美国引用者意见——编者)。
  当然,中国的新军事变革的起源并非如此简单,它本是中国针对新国家安全需要,落实积极防御战略的逻辑结果,其最强大的动力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需要,而不是外部的原因。美国学者片面强调海湾战争的影响,内里折射的其实是一种对美国军事力量的盲目自信。
  追溯中国新军事变革的渊源与目标
  由于语言和文化等隔阂,美国学者研究中国军事问题时也像对其他领域的观察一样,受到资料的强烈限制。因此,他们总是竭尽全力搜罗各种中文资讯,特别是有军方色彩的官员、学者以及国防科研人士的言论,以便佐证自己的结论,以及弄清中国新军事变革的理论与目标的脉络。
  比如《哈德逊报告》的作者就根据中国学者的文章,将中国新军事变革的理论渊源追溯到上世纪60、70年代的前苏联军界。《报告》引述中国学者的观点说:当前苏联元帅奥尔加科夫提出全新的“军事技术革命”的概念刚,他的思想已经明显领先于他的时代。这一次,科技再一次走到军事思想的前面。试图靠一两种新式、先进的高科技武器作为‘撒手锏’去征服敌人的想法已经过时了。无论何时,当一个事物达到最后的终点,它将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根据中国专家的看法,新的军事革命是在军事理论领域产生革命性的新变革,而这种新的理论变革反过来催生了新的军事革命。”
  《报告》称,中国的军事学者认为,虽然战争不仅是军事装备和物质的对抗,它更是理论和智慧的竞赛。掌握并运用先进的军事理论的国家可以达致对“未来战争的高度主动性”。而唯有真实的战争是有效检验任何军事理论的唯一尺度。因此,理论的革新必须适应未来现代化的战场;武器装备装备的研制和采购,以及军队编制、体制上的变革也必将随着军事理论的变革自然而然地形成。最重要的是,军事理论的革新对未来战争的准备工作的进程有直接推动的作用,因此,只有理论变革进程的不断发展,才能最后获得整个军事变革的成功。
  关于中国新军事变革的目标,《报告》认为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的武装力量的转型,即力图从巨大的数量优势转变到品质上的优势;从以人力为主转变到以高科技为主。关十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中国已经将更多的调查研究融入到科研与生产,并指导科研与生产,“追求量少、质精”,以及“储存较少的武器装备和更多的高科技”。因此,美国学者断言解放军将致力于在二炮部队、空军和海军获得“新概念”武器和装备。
  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美围学者深受唯武器论的影响,他们对中国新军事变革及解放军现代化的追踪研究主要的还是着眼于武器和装备的更新,而不是对中国军事战略及军事传统思想的理解。通过解读中国军队领导人公开讲话和《中国国防白皮书》及其他官方文献,美国学者试图勾勒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主要内涵。他们认为,中国的新军事变革一一美国学者称之为“中国特色的军事革命”一一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
  -“智慧化”武器和装备所占的百分比:
  -建立精干、高效、训练品质极高的小型化武装部队:
  -指挥、通讯和控制系统自动化:
  -战场空间多维化,夺取从传统海、陆、空三维控制权到未来海、陆、空、天、电五维空间的战场控制权:
  -实现高科技条件下、资讯化联合作战的系统对抗。当今局部战争的实践已经表明,未来战争是系统化的对抗。在高科技条件下,战役的组织必然是各种军兵种的联合行动,因此,必然要求由“各军、兵种协同作战”发展到“多军、兵种联合作战”。
  美国学者引述了2004年度《中国国防白皮书》,认为那是中国第一次官方权威义献涉及“军事革命”。他们认为,中围对当今世界军事革命的核心特征作出如下描述:先进的科技和武器系统组成了军事革命的硬体基础,创新的军事学说作为灵魂构成其作业系统软体,而组织结构和军队编成方面的相应变革则是这两者的集中体现。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当达三者融合起来,军事革命才能发生。
  美国学者通过这一显然是美国化的理论框架来观察中国新军事变革,于是,很自然地,他们得出结论说首先,“解放军部队在组织架构上将日趋融合,未来中国军队各军、兵种之间的区别将变得越来越模糊。中国将建立一支混合型的部队。”其次,“由于军事革命的发展需要,”解放军将实现从传统的机械化部队向资讯化部队的转型,其作战方法也将随之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中国像发达国家的军队那样,正任建成先进的C4ISR系统,把更精确的武器系统与数位化装备联合起来,形成强大而灵活的系统性军事力量体系“。
  这里人们不难再一次隐约地看到“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调门,更清楚的是,人们更能够看到,充斥西方媒体“中国军事威胁论‘’不仅是出于某些别有用心的反华人士的杜撰,部分也是出于观察和研究方法过于”美国化“的学者的学术思维误区,即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欧美的学者们经常将国情完全不同的美军的现实硬套在中国身上。
   美国学者展望“解放军跨越式发展”
  美国的学术文化充满过度的危机感,在对中国新军事变革的研究界也不例外。但严肃的学者还是能认以剑,相比美国的军事力量,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发展毕竟刚起步,远谈不上对美国构成真止的威胁。他们将中国的新军事变革,及其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看作一个很漫长的战略进程。他们集中关注的是解放军通过新军事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
  美国学者认为,当“中围特色的军事革命不断发展时,它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从横向上看,军事革命必将引起中国军队在各个方面的转变,特别是系统性的本质的转变。从纵向上看,它也将引发个环节的变革,以作为整体军事变革的阶梯。中国正存加速军事变革的步伐——实质上,中国正在贯彻和推行资讯化的军事革命。”
  美国学者十分看重中国对军事变革历史的研究。他们相信,军事革命本身包含了一系列不确定性,它最初的表现与最终的结果可能会不一致,因而不能保证一个超级强权的国家在军事革命中永远保持它的领先地位,因此,如果一个普通国家采取有效的手段,超越了中间的阶段,那么它将“后来居上”,缩小它与领先者的距离,甚至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一定的优势。因此,军事革命的价值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哈德逊报告》认为,解放军止在进行的军事革命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竭尽全力发展军事理论”,探究未来高科技战争的特征和模式,以便确定符合未来战争需要的战略和战术,确保解放军运用现有装备战胜敌人。第二,解放军正在按军事革命的需要全力以赴发展高科技、资讯化军事装备。第三,解放军正在“积极并且慎重”地进行车事组织方面的改革。第四,解放军已经将军队教育和训练提高到“战略位置”,科学地训练部队,以便全面地强化战斗力。
  《哈德逊报告》称,中国军事专家们已经得出结论:今后的1O到15年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在战略上,解放军将面对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期。在这一时程内,空前的“数位化巨变”带来的差别将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旱现出来,而资讯化部队与机械化部队之间的巨大战斗力鸿沟也将越来越宽。
  因此,中国不能等到机械化全部完成再进行改革,这样将错失良机,而一旦错失这一战略机遇期,未来为赶上军事力量资讯化的步伐所付出的代价将更加高昂。然而,如果中国投入它全部的资源优势进行部队资讯化,可是部队依然缺乏机械化战斗力,传统火力部队以及如坦克,飞机,战舰等战斗平台,解放军将仍然缺乏战斗能力。
  因此,对于中国而言,解放军最好的选择就是部队的机械化和资讯化改革同时进行,而后者要作为特殊的重点。通过运用资讯化促进机械化,中国将跳过部分部队机械化改革的阶段,直接进入机械化与资讯化混合的阶段,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美国学者认为:上述“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已经成为中国为应对21世纪战争所计划的军事发展的关键,也反映了中国国防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哈德逊报告》的结论是“这个战略的第一步是到2010年左右,中国初步拥有装备先进武器的和作战系统的军事力量,具备阻止和打赢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
  第二步,到2020年左右,中国将加速在武器系统品质上的改进,促进军事力量组织架构的方面的进一步优化。
  第三步,在2050年左右建成国家防卫和武装力量的资讯化。“换句话说,在第三阶段,解放军的重点在于保证在高科技条件下赢得局部战争。
  然后,在接下来的第二阶段将是实现“跨越”的阶段,那时解放军将跨越一些在武器装备发展中比较传统的阶段,通过集中精力发展电子资讯装备,迅速灾现武器装备的资讯化。最后,解放军将对全面资讯化做最后的冲刺。
  从《哈德逊报告》的结论,人们可以看出,美国对华军事研究跟美国缺乏中美关系长期的大局观紧密相关,冈为美国不能确定中美关系的未来,对未来缺乏信心,因此在观察和研究中国军事问题时,总是带着某种莫须有的防备心理。他们一方面承认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进程还刚起步,但另一方面又时时不忘提醒美国决策者及公众解放军会成为未来美军的“全面竞争者”。这些内在的观点矛盾从一个侧面很奇特地既折射出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中美加强防务和军事交流的必要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5
武器装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 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 而是在破坏力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 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 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 比如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 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 远程火力战是主要的交战手段 电子战是伴随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 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 对各国军人而言 大规模的地面装甲战已经几乎退出舞台 现代化的信息战 已经来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