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在新军事变革中的意义?

如题所述

研究这几场战争,对于准确把握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特殊意义。 战争转型中的军队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新军事变革从自发走向自觉。可以说,海湾战争虽然还带有机械化战争的诸多特征,但已经开始显露出信息化战争的曙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都一次次检验着新军事变革的成果,留下了一步步向信息化战争迈进的脚印。今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则进一步展现出向信息化战争迈进的历史性跨越。它向世人演示了一场以天网和信息伞为支撑、以信息情报为主导、以控制对手精神与意志为目标、以精确打击为辅助的信息化作战。信息已经从“协助制定计划的辅助地位,上升到引导作战进程、确立作战目标的主导地位”,标志着新的战争形态正在趋于成熟。  战争形态,是指由主战武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总体面貌。其中,主战武器决定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不尽相同的战争形态。当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广泛使用并成为战场上的主导性力量时,则标志着人类社会经过徒手作战、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后,已经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海湾战争信息化弹药只占8%,科索沃战争占35%,阿富汗战争占56%左右,而伊拉克战争则达90%以上,信息化武器装备已占其装备总量的70%以上。  新军事变革还将持续发生,信息化战争从诞生到走向成熟尚需多少时日,未来的军队究竟以何种面貌出现,在现有的条件下尚难以做出准确的预测和把握。不过,近几场局部战争所展现出的某些带有共同性的特征,还是向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未来信息化战争之门的可视窗口,使我们可以前瞻到未来的大的走势,供我们今天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借鉴。如:传统的战争观念将被打破,平时与战时、战略与战术、软战与硬战相互交织,界限日趋模糊;战场空间相互重叠,呈现出全维化特征,网络空间、心理空间、外层空间将会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主战场;战争的主体力量、军队内部的军种界限等日趋模糊,日益呈现出小型化、轻型化、一体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特征;交战方式呈现出不对称、非线式、超视距、不接触特征,等等。  经过伊拉克战争的检验,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演变,机械化军队向信息化军队转型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上个世纪90年代,军事变革注重的是提升机械化军队的作战能力,对机械化军队结构起到的是强化作用。进入21世纪,军事变革对机械化军队是发挥“解构”作用。就是说,不是简单地在机械化平台上嵌入信息技术,而是在信息化过程中进行“重组”。过去重视的是利于信息的快速流动,而今天更为重视的是如何跟上信息快速流动的节奏来重新塑造军队的结构,通过信息化带动、改造和重组机械化,以结构谋功能,以全新的理念重新设计信息化军队的建设目标。事实上也是如此,伊拉克战争刚结束,美军就对其惟一的一个数字化重装机步4师实施“瘦身”计划。他们认为,数字化4师过于笨重,已经不适应下一场战争的要求。  军队的转型,需要一个过程。就目前新军事变革的趋势看,陆军的发展重点是信息化、导弹化、陆航化、特战化、多样化等。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重点是缩短发射准备时间,具备机动打击和实时打击能力,提高威慑力度。空军的发展,重点是天军、卫星攻击系统、无人飞行器和预警能力。海军的发展,越过航母时代,重点向水下发展,核潜艇(舰)、水下智能水雷和海基传感器。信息战部队、心理战部队、伪装欺骗部队等,都将日益凸现出来。展望更远的未来,将按照功能“重组”军种。  需要指出的是:认识和把握转型时期发展变化中的战争形态和军队建设,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去考察每一场局部战争,避免出现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倾向。海湾战争发生后,精确打击制胜的论调一度高涨;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有人提出陆军“过时论”,陆军“消亡论”,伊拉克战争使得陆军的地位又开始上升。然而,当世人重新强调陆军的地位作用时,美军却开始了全方位改造。时代发展太快了,研究战争演进,规划军队建设,需要把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 还有很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