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鱼不如授之于渔”出自哪里?有何典故

如题所述

“授之鱼不如授之于渔”这段话是出自道家,但至于出自谁手,学术界仍在考证当中。故事如下: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那篓鱼,另一个要了那根鱼竿。这位长者并没有提出什么要求。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不动立即用干柴点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坐吃“鱼”空,很快就将鱼吃光了,连鱼汤都没有剩。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忍着饥饿、提着鱼竿,一步一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那片蓝色的大海时,他身上最后的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大海,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硕大鲜活的鱼。这位长者要求他们互相帮助,万万不要分开。

于是,他们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俩每次饿了,只煮一条鱼充饥。他们经过艰苦的跋涉,到达了海边,开始了以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新房,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扩展资料

长者,好比是施教者。两个饥饿的人,好比是求学的人。鱼,好比是现有的食物,好比是现有的知识,好比是现有的财富,好比是现已认识的真理。鱼竿好比是获得新食物的方法,好比是求得新知识的方法,好比是创造新财富的方法,好比是探索尚未认识的真理的方法。施教者要传道、授业、解惑,就不能不处理好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关系。

授之以渔,如果完全脱离了授之以鱼,就会失去根基。在这个意义上讲授之以渔必须以授之以鱼为基础。授之以鱼,只能保证一时不挨饿;授之以渔才能保证一生不挨饿。在这个意义上讲,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

授之以鱼解决当前的问题,授之以渔解决长远的问题。施教者只有把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结合起来,把解决当前和解决长远结合起来,才可能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6-20
出自《老子》 原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送给别人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即 送鱼可以让他一时不饿,教捕鱼的方法却可以让他一辈子不饿!与其给他现成的东西不如教会他如何去做,这才是根本的解决困难的方法 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老子之曰在市场经济的21世纪,需要发展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业,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只可解温饱之需,授人以业则可成小康之源。” 纵观世界慈善公益事业,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以业应该是慈善公益事业的三个层次,对于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即要授人以鱼以救一时之及,也要授人以渔以解温饱之需,更要授人以业成就小康之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