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激励理论做好员工激励工作

如题所述

什么是员工激励?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对员工的各种需要予以相应的满足,激发员工内在动力、欲望、需求,并持续保持坚毅的品质和持续的积极状态,充分挖掘潜力,全力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管理之父德鲁克曾经说:“光奖物质不奖精神会让你的员工唯利是图,光奖精神不奖物质会让你的员工缺乏狼性”。什么样的激励才能平衡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符合马斯洛需求?才能激发员工的能动性?
企业如何激励员工呢?

(一)、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了解和规范化绩效考评的指标、依据、评分标准及奖赏制度,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岗位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评估方式,并使绩效考核体系正确合理,行之有效。绩效考评的方法很多,但是都有各自优点和缺陷,因此,要综合各方面进行考虑后,选择合理的考评方法,对于考核得到的结果也要有理有据。

(二)、加大落实激励机制

企业的激励机制应该是落实到实处,而不是重在形式化方面。企业要建立起公平公正、合理的、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激励体系。树立内部竞争与个人长期发展意识,建起一个实施起来有成效的企业激励管理体系,并且在激励时严格按照激励管理制度实行并且长久的坚持。

(三)、建立合理的薪酬结构

工资制度设计要科学公正,建立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薪酬,企业支付较高的薪酬能够吸引在企业外部的人才及一些企业精英,合理的工资会为企业带来较高的满意感和忠诚感,还会减少企业职工离职率。合理的设计符合员工需要的福利项目,企业具有完善的福利制度会吸引外部员工和保留内部员工,福利制度如果设计的好,可以增加职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和信任度,也有利于企业吸引人才。实现薪酬与绩效挂钩,薪酬与绩效相结合可以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四)、平衡物质和精神激励

物质激励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需求,调整物质利益的关系来调动人们向上的积极性并且控制他们行为的倾向。精神激励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造成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来得到激发力的效果,两者是相互依赖和不可缺失的。

(五)、按员工类别制定激励方式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企业内部员工的层次不同,能力不同,应按照员工类别制定适合的激励方式。比如,以知识型员工为例,他们应该有公平合理的薪酬,在企业中获得有利于员工个人发展的帮助和条件,还应该让他们的职业有保障,企业要提高对知识型职工的重视,建立起知识型职工入股的制度。员工持股计划是企业用给员工股权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让员工拥有股权来提高他们对于工作忠诚度,更加认真努力地位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能力。

为企业提供一个员工钱包,方便激励制度的落地

员工钱包的开创者“Teamtoken ”认为企业员工钱包的设计,是建立绩效文化的一个重要管理工具。通过好的激励,不断培养和树立负责任、愿赌服输的绩效文化。我们的管理工作就是,通过一次次的资源再分配,让员工的价值和年收入对应,越来越趋向合理。员工钱包的核心价值是让每个员工有属于自己的积分账户、现金账户、股票账户、期权账户、企业年金账户等,实现管理员工在企业的数字资产,让管理更具有激励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26

麦肯锡是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拥有来自78个国家的9000多名咨询师,是一个“精英荟萃”的“企业医生”。麦肯锡任何一个咨询顾问都有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实施麦肯锡的 “up or off” 制度,就是要么上升,要么就离开公司。麦肯锡没有一个永久的岗位,而且每一个阶梯都只有 2 ~ 3 年的时间。对于那些符合麦肯锡标准的人,提拔是很快的,落伍者很快会发现自己排在了与公司“要么进步,要么走人”的严厉规章进行赛跑的队伍后面。

这种近乎“不近人情”的制度使得麦肯锡的员工迅速成长,并且“永葆活力”。事实上,乍一听,这个故事应该来源于另一则故事的加强版:沙丁鱼非常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因此西班牙当渔民们把刚捕捞上来的沙丁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后,用不了多久沙丁鱼就会死去。而将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沙丁鱼反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这则“鲶鱼效应”的故事耳熟能详,华恒智信团队也从这种“被对手激活”的模式出发得出一些搅活企业员工积极性的一些建议。

第一,企业需要鼓励内部竞争。随着企业准入门槛的降低,只需一元钱就可以成立一个公司,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疲于应对这些外部竞争的同时,管理者何不鼓励内部竞争?与其让外部人员“人人都是CEO”,倒不如让创业从内部做起,让员工自发承担企业内部某些业务内容或工作项目,企业给予他们相应的支持,这些员工将成果与企业分享。这种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改善内部分配机制,激发员工活力。有些管理者可能有疑虑,如果有的员工没有创业的意愿该如何是好呢?华恒智信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则应该坚持“能者上,平庸者让,无能者下”的原则,用竞争“搅和”“一潭死水”,进而提升员工积极性,促进员工的成长,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绩效。

第二,竞争的同时也要合作。企业需要把控竞争的限度,防止员工一味竞争资源、资金而损害其他员工甚至企业的绩效。以麦肯锡为例,尽管“要么进步,要么走人”的制度近乎“不近人情”,但这不意味着麦肯锡不注重合作。实际上,麦肯锡员工内部竞争的对象是自身,而不是同事,因为“up or off”的机制中提及的进步与否取决于员工本身相对于自身之前的业绩是否有所提升。,每一个咨询顾问在任何时候需要帮助时,其他的合伙人都乐意前来相助。咨询顾问也可以通过电话,向从没见过面的资深顾问请教。这对于层级观念不强的企业借鉴经验明显,而这在一些视越级问询为“大忌”的企业是不敢想象的。但是正是这种合作使得竞争能够长久,进而能够持续地激活员工的积极性。这些企业则可以使用制度将“学习型组织”的氛围沉淀下来,并落实到员工手册中进行宣传推广。

第三,企业需要以薪酬强化竞争。麦肯锡的项目费用一般是千万量级,在这样赚得“盆满钵满”的公司下,员工的待遇自然十分优沃。而这个薪酬对于员工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下,自然是一个将员工牢牢留在公司的“强力胶”,并且,员工也会因为薪酬的激励而更加卖力的工作。

用严苛的竞争机制打破员工懒洋洋的工作状态,但是,企业需要注意员工竞争是一种对自身的超越,对绩效的提升,而不是与其他员工对于企业有限资源的争抢,甚至是“办公室政治”之类的攻击。这就要求企业强调合作,用氛围留住他们的“心”,再用高薪留住他们的人。这种“软硬结合”的措施才能够保证提高员工积极性的可持续性。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激励(motive)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美国企业巨子艾柯卡有言:企业管理无非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调动员工积极性正是员工激励的主要职能。激励核心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一、 激励过程的一般模式
   在管理学领域,自从行为科学形成以后,人们在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去探讨如何预测和激发人的动机、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劳动积极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产生了许多理论(一般“需求理论”、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对人的需求、行为进行研究。这些理论不论结论如何,在研究的目的方面是相同的,即如何激发动机,如何分析需求,如何判定行为。
激励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模式表示:

  这个模式说明了一个人的行为发生的全部过程。一个人产生某种行为的根源是某种需要。根据心理解剖学的研究,当某种需要对人的大脑产生刺激,大脑在接受这种刺激的时候,便产生一系列活动。
   二、 运用激励理论调动员工积极性
   按照这个模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激励,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一)了解员工的需求
   在需求理论中,最著名的要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另外,从人的日常生活这个角度出发,将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活需要,工作需要及休息需要。可以从上述两个需求角度来分析员工的需求。
   从纵向上看,不同层次的员工处于不同的需求状态,如对于薪酬较低的员工,则要侧重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对薪酬较高的员工,更需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从横向看,对于同等层次的员工,由于他们的个性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需求侧重也有不同,如有些员工很看中物质待遇,有些员工则喜欢娱乐和消遣,还有些员工以钻研某项技术为乐。
   (二)选择合理的激励方式
   员工的需求是复杂和多样的,所以激励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激励的性质,激励方式分为四类:
   (1)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的内容包括工资奖金和各种公共福利。它是一种最基本的激励手段,因为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是普通员工的共同愿望,它决定着员工基本需要的满足情况。同时,员工收入及居住条件的改善,也影响着其社会地位、社会交往,甚至学习、文化娱乐等精神需要的满足情况。
   (2)能力激励
   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能力的需求,可以通过培训激励和工作内容激励满足员工这方面的需求。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实现目标的能力,为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在许多著名的公司里,培训已经成为一种正式的奖励。
   用工作本身来激励员工是最有意思的一种激励方式。如果能让员工干其最喜欢的工作,就会产生这种激励。另外,管理者还可以让员工自主选择自己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安排的工作,工作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
   (3)工作环境激励
   工作环境激励包括:政策环境激励和客观环境激励?
   公司良好的制度、规章等都可以对员工产生激励。这些政策可以保证公司员工的公平性,而公平是员工的一种重要需要。如果员工认为他在平等、公平的公司中工作,就会减少由于不公而产生的怨气,提高工作效率。
   公司的客观环境,如办公环境,办公设备,环境卫生等都可以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在高档次的环境里工作,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都会向"高档次"发展。
   (4)成就激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工作时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生存。特别是对知识型员工而言,工作更多的是为了获得一种成就感。所以成就激励是员工激励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
   在制定激励政策之前,要对员工的所有需求做认真地调查,并制定一份详细的清单。然后将公司可以满足和不能满足的部分分开,划掉那些不能满足的部分。对可以满足的那部分进行认真研究,找出满足的途径,并将这些途径流程化(可操作化),同时计算出公司需为此付出的成本。根据成本的高低不同,将各类需求进行等级划分,成本越高的需求,等级越高。
   上述工作完成后,激励政策就有了雏形。接下来要制定“游戏规则”,即:得到某个激励等级的员工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另外,在每个激励等级上,都要设计几种不同的选项,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比如说,在某个激励等级上,有技术培训,公费旅游,修带薪假期等多个选项。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中一种。
   激励政策本身也有一个完善的过程。这需要管理者在工作中不断了解员工的需求,及时将员工新的需求反映在政策中,这样才能使政策能够保持持续的有效性。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