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采用“积极”一词来形容财政政策,用“稳健”形容货币证策?而不是扩张或紧缩。

如题所述

积极,就是扩张的意思,只是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稳健即中庸,不松不紧。
货币政策,从松到紧,分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从松到紧,分为:积极(或扩张)的财政政策,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适度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25
因为紧缩在中文中有负面意义,有些人不喜欢
第2个回答  2012-10-24
首先因为这两个词比较好听,
谁说 什么扩张啊,那么霸道,
积极财政大致就是 财政的投入适当大些,
稳健货币大致就是 银行货币的不要收紧,来刺激经济,但也不能太宽松,造成物价上涨过大。
大致是这样的意思,但如何操作,却体现执政者的能力。
第3个回答  2012-10-25
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国债、降低税率、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减少国债、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3)中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根据对总产出的影响方面,可把货币政策分为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增加货币供给,由此引起利率降低,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
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