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观众效应

如题所述

观众在场会给人一种社会刺激的效力,使刺激对象产生行为反应,也就是说观众在场时往往会唤起有关别人正在进行评价的想法,这可能是较为重要的动机,而动机产生后可能会引起两方面的影响——正面或负面。针对某项工作而言,我认为如果某项工作一个人非常熟悉的话,在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受到希望被人正面评价的心理影响,在无意识中提高个体的工作效率,是他人在场所激发起的表现心理给个体带来的以认知他人的评价进行自我归属的一种社会促进趋势,使工作表现更加出色,这叫做社会促进;如果某项工作一个人比较陌生的话,在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同样受到希望被人正面评价的心理影响,但是由于工作的娴熟程度有限,往往过于紧张、急于求成反而降低这个人的工作效率,甚至可能会导致出现失误,这叫做社会惰化。由此我想到了一些现象,开奖现场是福彩的窗口,经常存在有领导参观的情况。在领导参观时,工作人员可能因为紧张导致出现一些很低级的错误,当然这除了工作人员本身的心理因素外,可能还存在一些人员安排上的失误。我们的开奖工作通常是在当晚安排每个人的具体岗位,而在岗位安排方面,遵循所有工作人员大轮换和相对固定的小轮换原则,即工作人员对每个岗位都直接或间接从事过,但在通常情况下只由该项工作最熟悉地人员来从事,导致可能出现工作人员对某个岗位不能独立胜任。可是在演播厅有领导参观的情况下,往往需要抽出一部分工作人员去接待,从而打破了平常安排的人员格局。这就使得在观众效应的作用下,我们收到的结果是社会惰化而不是社会促进了。目前我们的岗位安排大都针对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且一般从事擅长工作的原则,符合因个人特质、扬长避短的科学管理理念,所以按照工作人员大轮换和相对固定的小轮换原则应继续执行。但针对观众效应理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其原理,以达到预期的结果。例如,在演播厅里的岗位主要是监督岗和记录岗,在有领导参观时保证由最熟悉该岗位工作的人员来完成,防止出现打不开保险柜、装错摇奖球等简单的失误。其实这个理论的运用是很广泛的,根据观众效应的两面影响,合理安排人员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观众效应
  观众效应是指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与否,工作效率发生明显变化的现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他人在场产生的“观众效应”,既有促进个体行为效绩的一种,同时,在某种情况下,也有干扰个体活动效绩的一种。   观众效应的实验   1925年特拉维斯做了一项完成追综视盘任务的实验,实验者要求被试手里拿着一支铁笔,跟踪一个旋转圆盘上的目标。如果在圆盘旋转时铁笔离开了目标,就算一个错误。最初让被试连续几天进行练习,使反应动作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然后把被试者带进实验室,让他单独作5次实验后,再让他在有4~8名高年级大学生或研究生在场情况下作10次实验。事先告诉这些高中级大学生或研究生,他们的任务只是默不作声地注意观察被试的工作。实验结果发现,被试的工作成绩当有人在场观察时比单独工作时有很大提高,即错误率大大减少,甚至在单独工作时达到的最高成绩也低于有人观察时的成绩。这表明有别人在场观察时会发生“观众效应”。   但是,在另一些实验中也发现相反的情况。例如1933年培森进行的一项实验,被试是一些大学生,让他们分别在单独与有别人在场情况下学习无意义音节单词。实验的结果表明,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被试平均要经过11.27次才能学会有7个无意义音节单词,而单独学习平均只需9.85次,而且学习的错误率也是别人在场高于单独学习。这就是说,产生了社会抑制作用。   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社会助长作用,什么情况下产生社会抑制作用呢?一般来说,这与作业的性质和人们的成熟程度有关。如果作业比较简单,而且人们能熟练地完成作业,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会发生社会助长作用。如果作业比较复杂,而且人们还没有掌握完成作业的熟练技巧,则往往发生社会抑制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6
观众效应是指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与否,工作效率发生明显变化的现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他人在场产生的“观众效应”,既有促进个体行为效绩的一种,同时,在某种情况下,也有干扰个体活动效绩的一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1-17
简单的说你一个人看一部喜剧不会笑,一群人看会笑的很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