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战争与人口的关系?

帮我分析下战争与人口的关系,战争如何影响人口,以及从哪些方面影响。

要详细点的,上千字的最好

  用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来解释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频繁,那是最恰当不过了。

  西汉末期,中国人口6000万左右,中间打打杀杀,纷纷乱乱,经过千年的演变,到明朝建国以后,朱元璋查户口,洪武二十六年,中国人口恢复到6500多万,说明在气候、土地等两大农业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中国也就能够养活这么多人。超过
  一定的基数,农民战争就会起而调节。但是,由于明朝后期玉米、马铃薯及红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与普及,导致中国人口畸形增加,特别是这几种高产作物在丘陵地带也能够种植,这就大大增加了可耕地面积。同时,清朝开疆拓土,最终使得它的可耕地面积比前朝成倍地增加。于是清代人口创历史最高峰,鸦片战争前达到4亿多。有学者认为,洪杨起义跟外国的殖民入侵关系不大,历史不能假设,但是这些学者认为,即使鸦片战争没有发生,洪杨起义还是会发生的,事实上,康乾盛世后期,大清的人口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秩序了,嘉庆一上任,面对的就是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局面,规模比较大的有白莲教起义、天地会起义、天理教起义。所以说,农民起义就需要两个前提:其一,二三百年的和平让人口达到农业所能承受的极限。其二,大面积的天灾突然出现,成为压垮中国农业社会旧有秩序这一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遗憾的是,执政者发现不了人口压力与执政危机、社会危机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发现了,马尔萨斯就会首先出现在中国,而不是英国。鸦片战争前几十年,英国牧师托马斯·马尔萨斯担心人口会对人类构成威胁,于是呼吁大英人民要讲道德——晚婚、婚前守节、夫妻自我限制同房频率等。事实上,马尔萨斯的呼吁在英国,像中国的杞人一样可笑,因为以前及以后的历史发展,证明了马尔萨斯的担心完全多余,相反,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诸多国家,现在担心的倒是人口的负增长问题了,特别是法国,政府甚至认为一个法国女人生孩子,就是热爱法兰西民族了。如果说马尔萨斯的呼吁有些可笑的话,那么面临早婚早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三妻四妾等状况导致的人口非理性的增长,中国知识分子中竟没有出现一个马尔萨斯这样的学者,就是很可悲的了。人口问题,中国的康熙倒是发现了,认为“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 《清圣祖实录》卷240 ,可是英明如他,除了感叹“朕常以为忧也”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编 《康熙起居注》 之外也没有任何法子。乾隆在位时,也学着祖父的样子“朕甚忧之” 《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御制诗四集》卷93 。乾隆帝发愁的同时,大清有个叫洪亮吉的学者,也在发愁,并且因此而被人称为中国的马尔萨斯,问题是这中国的马尔萨斯所能想出的高招仍然可能导致生育的增长,他的措施如下:垦荒、移民、减税、防止土地兼并、艰苦朴素、开仓济民等。总之,这些最英明的帝王与学者,怎么着也不会想到限制生育这一条路上去。

  中国人口问题很不幸地验证了马尔萨斯的理论,人口达到一定的极限,战争、瘟疫和其他灾难就会成为减少人口的最后的措施,贫困也就成了全体中国农民不可避免的命运。

  古代农民造反的时候,除了把自己的穷困归罪于贪官污吏与皇帝的无能之外,他们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如今,中国的史者一般仍习惯于在政治方面找农民战争的原因。政治虽然是一个原因,但不是全部的,甚至不是首要的原因。对于中国传统农民来讲,可怕的不是做长工,也不是做佃农,可怕的是,不管做什么,仍然填不饱肚子。站在经济学角度分析,人口压力首先意味着大量多余的劳动力,多余的劳动力就意味着流民与饥民的增加。人口压力还意味着劳动力的贬值,劳动力一旦贬值,即使没有天灾人祸,长工的温饱维持仍然有危机;如果再遇上天灾人祸,那么佃农的日子也将成为问题,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农民们再蒙昧,也会选择前者,于是战争不可避免。所以,所谓的阶级矛盾,首先是一个膨胀的人口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其次才是社会公正及分配不均等问题,第三就是政府对饥民的处置问题。就像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一样,如果政府处置得当,那么危机就会过去,如果处置不当,危机就会转化为政治危机与社会危机。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德日意的社会走向与美国的社会走向就是最好的例子。遗憾的是,中国封建政府既发现不了人口问题,又搞不好社会公正问题,更对天灾人祸对农民的影响缺少有效的管理及弥补措施,其王朝的倒台就是必然的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07
乾坤,一战局也。阴阳,一战象也。人类之历史,一战尘之积层也。造物之始,始于战也。万化之成,成于战也。人类之蕃,善于战也。一事之微,一物之纤,即自显于生存,斯莫离于战象。惟战而后有优劣,惟战而后有胜负,惟战而后有新陈,惟战而后有存灭。天时,以是代序;人事,以是递嬗;草木,以是荣枯;禽兽,以是繁汰;变幻无常,盛衰迭易。人与天有战,人与物有战,人与人有战。有物质之战,有精神之战,有铁血之战,有文化之战。茫茫前古,悠悠方来。历劫迁流,靡知所届。碧血弥沦于大陆,白骨暴露于旷原。杀机潜乎万有,惨象塞乎六合。天演之变无止竟,人生之患无穷期,战固不可以已矣。于是宗天演者,谓物竞自存,天择其适,以斯象为可安。倡人道者,谓仁人爱物,世极大同,闵此情而不忍。嗟夫!幻身兹世,亦有因缘,宁独何心,不发悲叹。用竭深念,就果穷因,冀有良谋,以解永苦。惟人能战,必有所战。苟屈于能,同乎自绝。苟歧于所,必致互噬。自今而往,既顺受其能,宜善择而所。为天理计,为人道计,为真实幸福计,为恒远安乐计,凡我同类,各宜自察,与天争存,役物为用,有无尽藏,享之不尽,用之不竭,同类之伦,必不可已。但无背天以自绝,何必任天以相残。人心倘有觉悟之机,世运终有平和之望。因果循环,应报不爽,惟自造而自承之耳。

盖尝俯仰天地,审万象之森列,感玄元之难测。一碧穹苍,星云无极,大宇悠宙,渺无端倪。孰主宰是,孰创造是,幽矣微矣,奥矣妙矣,莫或窥其既矣。硕学奈端,发现新理,谛知太阳系中,蓄涵二力,一阖一辟,互为向背,二力相均,以成其体。兹说既出,纷纷世彦,翕然宗之。通于殊科,著为定律。叔本华则曰“意志”,斯宾塞则曰“抵抗”,各张其说,立为普则。其言不必相谋,其理实有相通。森罗万有,各具意志。意志所在,乃可云存。二体以上,互争为存,抵抗之象,于焉以起。是宇宙成于抵抗,抵抗即战象也。古时宗教,标帜树义,亦有谐于此理者。卓拉士特教理之源,谓有善恶二神,永事战斗,逮有创造,为其结果,以启万物,恒久之局。天竺佛说,亦云三神,合为造化。曰婆罗贺摩,亦称梵天,主司创造;曰毗湿奴,主司保持;曰湿婆,主司毁灭;各以其德,周流六虚,而成宇宙。神州哲理,阴阳蕴于太极。易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其生成创造者,亦莫非战象也。本体之质,既为战象所构成,斯其覆载之所被,运行之所周,尘尘刹刹,将无往而非战机矣。

无生之体,互为抵抗,以竞存立,其理固若是矣。然其为象较静,不若生物之复杂万状也。盖有生之体,既于空间、时间据有何度,其于殊体相抵争存,视诸无生,全无违异。惟有二性,为其特秉:一曰代谢;一曰生殖。代谢者何?营养既摄,必有废弃余分,遗于体中,以待排泄。排泄既竟,新摄之物,亦复若是。新陈迭更,环行不已,谓之代谢。生殖者何?物之单体,或其二体,更孳新物,成若干体,机能形质,毕肖其先。凡兹化育之伦,或细胞分裂,或雌雄交媾,华实鳞介,蠕动蠉飞,有性无性,胎生化生,殖类繁族,其欲一也,谓之生殖。前者生物自存之本也,后者生物保种之原也。应兹二性,谋充厥欲,则又有充分之养与至适之境焉。夫营养之物,固所必要,即使温度日光,四围境遇,亦关生运之隆替。顾以环厥躬者,需此之亟,亦犹夫已。物之陈于前,境之适于己者,为量有限。而有二数以上之生物,均欲取以自存,据以自殖。故求之未必恒得,得之未必恒足,争斯剧矣。以争之剧,益强厥能,虎豹于是有爪牙,蛇龟于是有鳞甲,蜂虿有毒,蝼蚁善战。凡有血气,含牙戴角,前爪后距,角触齿噬,毒螯蹄趹,怒而相害,天之性也。此则生物生存之争,烈于无生物存立之争者,倜平远矣。

人类之生,何自始乎?或云神之堕落,或云兽之演进,或云系出多源,或云本有一祖(生物学家谓一切动物出自共同祖先,渐衍而有脊椎类与非脊椎类之别。脊椎类又衍而为鱼类、蜥蜴类、鸟类、兽类。其时兽类,即为今日人类与兽类之共同祖先。兽类中又分猿类及其他类。其时猿类,即为今日人类与猿类之共同祖先。猿类又分东半球猿与西半球猿,东半球猿又分有尾猿与无尾猿,今日之东半球猿中之无尾猿,即与今日之人类同祖。盖东半球猿类之齿数上下共三十二,适于人类齿数相符,此即同祖之一证。然则人类为兽之演进,且出一源,较信)。洪荒既不可稽,妄诞尤非所尚。既赋以圆颅方趾之躯,演进以成今形。字之曰人,正不必以神自尊,更未可以兽自暴。就人论人,命为生物之一,当非大缪。既为生物,则其赋有代谢生殖之性,当与他物无殊。于是全生之志,亦必先之以自存,继之以保种。而其谋达斯志也,尤必于物资之丰啬,境遇之安危,外界所予夺,自己所取舍,在在须以力处之。处之而善,其生也荣;处之而败,其亡也必。人之性力至灵,人之争亦至烈。世事自此纷,人生自此劳矣。吾将循人类天演之迹,而观其为争之道焉。

生物学家研考古代生物天演之迹,纯据化石,资为左证。原始时代,无化石可征,因之人类元祖当时奚似,无由考征。古生代之化石,鱼类最多,其时殆为鱼类世界。鱼类以上,无何动物,人类元祖,其时当在鱼类以下也。中生代之化石,蜥蜴最多,虽兽蹄鸟迹之迹,间或发现,为数仅矣,其时殆为蜥蜴世界。蜥蜴以上,无何动物,人类元祖,其时当在蜥蜴以下也。新生代之化石,兽类为主,其时殆为兽类世界。人类元祖,亦为兽类之一。恐其力甚弱,不足与群兽竞也。逮第四期,人类肇生,种族日蕃,形质日进,以建今日之人类世界焉。初民之生也,榛芒蔽天,洪水流地,燥湿寒燠,弗适其宜,居处衣食,未安其体,惟恃天赋之长,依手与脑,足以夺天,足以役物,遂以受之天者还与天战。战而胜,榛芒可辟也,洪水可平也,燥湿寒燠可得而适,居处衣食可得而安也,不胜则亦归于淘汰而已。巢居穴处,进而宫室舟车矣。居处既安,耕稼以作,而五谷百药,惠济人伦矣。知识瀹进,器制创兴,金石土木之质,声光电气之力,罔弗供人利役焉,而人类与天然有战矣。人类资以摄取营养者为类滋繁,有生无生,各有效用。然当人类崛起之初,龙蛇虎豹,啸于山泽。动物之强者,兽蹄鸟迹,交于中国,未尝不与人类争此土。征之吾国,古说黄帝则杀五龙;尧则战封稀,断修蛇;舜则烈山泽以焚禽兽;禹则平水土以驱龙蛇。周官之制,操弓挟矢,攻猛鸟猛兽,除毒虫蠹物,去<IMG=l02372aa>黾,除水虫,各设专官。有史而后,状犹若此。太初之世,人类与兽类之搏战,几经世代,如何激烈,始得奠居平野,无与为患,概可知也。经兹战迹,人性益残。渔水猎山,而有所获,輙寝其皮,食其肉,茹其毛,饮其血。牧业继兴,人知畜殖牛羊之利,生计视渔猎之期较为确实。虽至今日,动物之供食服役于人者尚多有之,而人之所施,物之所受,几若天锡之用,天责之职者,是皆战胜之结果耳,而人类与动物有战矣。原群之际,人无伦序,惟从生殖之性,猥相媾遇。子之于亲,知有母而不知有父。但由图腾〔图腾(Totem)者,美洲印度人亚布吉亚族语符号之意,有以动物为符号者,有以植物为符号者。孟于(Mongan)氏著《古代社会》,称美洲印度人分为众氏族,各以动物为图腾,或用狼,或用龟蛇,此图腾为其氏族全体之护神,族人咸敬畏之。吾国古代有以云纪官、以鸟纪官者,与此颇类〕之标示辨其所自出,是为母系集团(Matronymic Group)。渐进始本父系以定戚缘,是为父系集团(Paternymic Group)。姑维的〔姑维的者,起于法兰西南方之习俗。儿童生时,父怀子而寝,呻吟绝食数日,杜绝交际。盖骤由母系时代移入父系时代,蛮人思想,殊难变易,父必作状若生子然,一以示子为父产,一以示父之精神传于其子。旷观世界行此习者甚普,日本爱奴今犹行之。马卢哥婆罗(Malocpolo)氏,谓于吾国南方尝见此俗〕之仪式,即起于此时。血统既定,别缘立系,乃有所准。奉祀祖先之俗,信仰宗教之礼,此其始基也。礼俗殊异之影响,族不同者,而其体格、性质、言语、习惯亦异焉。故凡异族相遇,互私其同而斥其异者,性也。惠利当前,各不相让,而反相争者,势也。势纵不迫,性亦难安。人之排异,正如禽兽之嫌毛。惟其异群之排斥愈严,同群之团结愈固。轧轹既久,乃有并合,由氏族而部族,而国家,而民族。其间强凌弱,众暴寡,小之攘其财,虏其身,大之略其地,奴其民,仇怨相寻,无时或已。虽以今日交通大辟之世,思想融汇之时,白优黄劣之说,且常腾诸哲人之口。即彼同色之内,亦复自分畛域,若为斯拉夫,若为日尔曼,若力拉丁,若为条顿。今兹破天荒之战劫,纵云原因多端,种族旧怨,实与有力。盖自人类独掌兹世之霸权,外患既靖,内讧遂兴,而人类与人类有战矣。人文日进,奉祀祖先而外,渐有宗教仪式,以齐一其群之精神,统驭其群之思想。而此宗教为物,亦与战争有密切之关系。伊稽原始宗教之传说经典,示例不罕。司凯特人(Scythes),俯仰两大之间,参究造化之奇,相与肃然惊叹,谓有神只,冥为主宰。其神备武士之德,相传最初最伟之神曰Titus,实司战斗,其缵继诸神,Odin以下皆如之。耶经所举,耶和华者,亦为战士。督军临阵,光荣塞乎天地。佛说戒杀,而弥陀利剑之辞,亦尝见于内典。回教则一经一剑,好勇之习,今犹未衰。伊罗郭洼人奉Arsaces为军神,战时则供人身以致祭;审讯俘虏,亦予具前;战士军前,尝高唱其名以壮声势。印度及福罗利达人,拜信太阳,尊为军神。墨西哥奉Mexico为军神,则以名其国。日尔曼人亦奉Tiu为军神。诸如此类,足以证战争与宗教有关者,更仆难数。惟其如是,婆罗门与佛教相争,则流血夷族。麻謌末二派互抗,则革命绝祀。回耶相犯,则十字军兴,劳师远伐,祸结兵连,教皇肆威于堂庙,妇孺失散于征途,未睹天国之光,徒重人间之祸。厥后欧洲教难,棼若乱丝,分东西,分新旧,政教混淆,云翻雨覆。十六世纪顷,前后二百余年,纷纭扰攘,不可爬梳。民生涂炭,于斯为极,间尝浏览史乘,叹息欧人中世所遘之教祸,其惨不减于十八世纪政潮之变。吁!亦烈已(前岁报载土耳其加入战局,大兴回教十字军,亦颇著宗教战争之颜色),此宗教之战也。国家者,战争之子而又战争之母也。盖个人相争,强力屈服之结果,乃生权力关系。统治之体,以具雏形。更展其力,则有外竞;偶失其势,则有内争。吾国自黄帝战蚩尤,张武德,宅我族于中土。唐虞揖让而后,历三代而秦,而汉,而唐、宋、元、明、清,其间改姓易步,必有征诛之事。战伐之声,或数年,或数十年或数百年。黄尘匝地,赤帜飘扬,胜者王侯,败者盗贼,争一姓之兴亡,流万民之膏血。他如英兰蔷薇之战,日本南北之争,是皆草泽之雄,权僭之臣,乘朝纲解纽之时,值人心思乱之际,野心勃发,斩木揭竿,或执正统之义,或托帝室之胄,以谋颠覆旧社营建新基者也,此为统治权之攘夺。其或暴君肆虐,贵族擅权,政制失其公平,国民愤其专横,法兰西则揭三色之旗,美利坚则竖独立之帜。三五年来,若葡若墨,革命风云,甲仆乙起。辛亥之岁,神州革命之华,亦尝灿焉烂焉,葩于汉水方城之域,不及兼旬,播于全国。最近俄国鼎革,亦告成功。均能推倒帝政,改建共和。此为政体之变革,皆内争也。一圉之内,诸国并立,壤地相接,犬牙交错,其间利害相关,至为复沓,必有中心势力,足以镇抚诸邦者,而后是非曲直,有所裁判。不从则以力服之,争攘之局,获以少安。顾以各国之间,纵不无强弱大小之殊,而欲为之中心势力,统摄其上,则必有势均力敌者,起而诉之武力,以争此柄。最终胜者,独能握之,诸邦亦翕然受命,谓之霸权。春秋战国之际,五霸迭兴,七雄并起,兵威震于疆场,盟主登乎坛坫,霸权之战,未有盛于此时者也。当其时,洋海未通,舟车未达,报聘之使,不出神臯,故霸权所及,未能越乎殊域。今者亚、欧、美、非,轺车四出,皇华载途,霸权所延,从兹益广。所谓东亚霸权也,太平洋霸权也,新大陆霸权也,得之则豪,失之则怨。欧战方酣,将来欧洲霸权,正未知鹿死谁手。由是演进,迟早不可知,世界霸权,他日必有争而能获之者。苟至于是,人类战局,当得一结束,是为霸权之争。若乃有国弱小,列强逐逐其侧,欲试鲸吞蚕食之谋,受者本身,既无独力抵御之力,事齐事楚,无所适从。于是争者协议,或划势力范围,相约勿侵,列强之于吾华是也。或设缓冲地带,认其国为永久中立,永世勿犯,比利时、卢孙堡是也(但此种条约,其在战时决无效力)。或所议不协,所争不下,祸心包藏于平日,战端卒起于一朝,日俄之因满韩而战,日德之因青岛而战,皆是也。人亦有言,今世均势相抵,灭人家国之事甚罕,然而均势一有不敌,残局何由能保?故日既胜俄,不战而并韩。英无他国牵制,力战而服杜(杜兰斯哇)。是为制驭之战,征服之战,皆外竞也,斯又政治之战也。若夫宗教之传播,言语之扩衍,教育之灌输,风俗之同化,无不呈竞争之象,助战争之势。幅帙所限,兹不具论。即宗教、政治之战争,其泉源所在,亦生计问题而已矣。请进而论之。
第2个回答  2010-01-06
十分就要这么高的要求!!!!!
现代战争人口已经不是主导因素了,所以说楼上说得不对哦。
加分吧,加分后自有待续。
第3个回答  2010-01-06
……十分上千字啊……
很简单。首先,军队需要人,军需需要人,社会生产需要人。一般来讲,几十人才能养一个军人和其装备,所以一般来说军队规模和国家人口没法比。一个军人和他背后的纳税人都要被土地养活,所以正规国家都希望有足够多的稳定的土地生产足够的粮食。军队中大多数都是年轻男性,所以战争会导致人口比例变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