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现场管理

如题所述

运用好现场管理三大工具,即可加强生产现场的管理。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二: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

所以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综合运用管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三:看板管理

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以上谈及的三大工具都是属于精益生产里的工具,常用的精益生产的工具和方法有:

1、现场5S管理

5S管理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U)、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起源于日本。5S是创建和保持组织化、整洁和高效的工作场地的过程和方法,可以教育和养成良好“人性”习惯。定期设置专人监督、抽查生产现场的5S工作是必须的。

2、准时化生产(JIT)

准时化生产(JustinTime),其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3、看板管理(Kanban)

Kanban是个日语名词,表示一种挂在或贴在容器或一批零件上的标签或卡片,或流水线上各种颜色的信号灯、电视图象等。看板可以作为交流厂内生产管理信息的手段。看板卡片包含相当多的信息并可以反复使用。看板管理能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生产秩序的混乱,以便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资源的浪费;在生产过程中及时揭露各种矛盾,以便采取措施解决矛盾、改善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

4、零库存管理

把库存当作解生产和销售之急的做法犹如饮鸩止渴。因为库存会掩盖许多生产中的问题,还会滋长工人的惰性,更糟糕的是要占用大量的资金。在实施精益生产的企业里,库存被认为是最大的浪费,必须消灭。公司计划部门对库存要有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设定了用以应对设备故障或突发停机等的最低安全库存,定期结合现场运作状态对安全库存数量进行调整,并将库存资金周转率作为公司重要的KPI指标,大力推行和严格贯彻零库存的管理思想。

5、全面生产维护(TPM)

TPM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创建设计优良的设备系统,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实现安全性和高质量,防止故障发生,从而使企业达到降低成本和生产效率全面提高的目标。

6、生产线平衡设计及单件流

为了实现“零”库存,着力将传统的批量生产排队供应方式向单件生产流程转变尤为重要。在单件生产流程中,基本上只有一个生产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流动,整个生产过程随单件生产流程的进行而永远保持流动。理想的情况是,在相邻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库存。为了实现单件生产流程和确保生产过程的流动性对生产线及工序排布做大量的平衡设计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不间断的连续生产流程里,必须平衡生产单元内每一道工序,要求完成每一项操作花费大致相同的时间。合理地安排工作计划和操作人员,避免一道工序的工作载荷忽高忽低。这些措施的目标是使每项操作或一组操作与生产线的单件产品生产时间相匹配。如果能够严格按照单件产品生产时间组织生产,那产品的库存自然就会降到最低限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