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上叶老师问“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一

如题所述

意思就是问你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未触动中国的旧制度和旧的生产关系。
第一,腐朽的制度。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改革只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因为,必定会走上失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0

你是要问: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还是要问: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问题1:

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是清政府在同治、光绪年间(19世纪60~90年代)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这场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创办新式教育的开始,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洋务运动创办了一些新式学校,造就了一批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这是洋务运动中举办得最成功、最有远见卓识的一项内容。洋务派在创办近代工业的过程中,为了培养所需的技术人才,摆脱在生产技术上依靠外国人的状况,他们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第一次将西方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带进课堂,从而培养出我国第一批造船、航海、机器制造以及近代医学等方面的人才。据统计,到1896年止,各地开办学堂34所。到甲午战争前后,各洋务学堂毕业的学生约计1000多人。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又先后向外国派遣留学生,派遣出洋留学的人数共200余人,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飞机设计师冯如以及改良派代表人物严复等均为留学生中的佼佼者。洋务运动中还培养了大批新型知识分子,近代数学家华蘅芳、化学家徐寿和徐建寅父子等人就是在办洋务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指导洋务运动的近代化思想,这是当时思想领域的一大变革。

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第一批军工企业和现代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管理经验。

问题2:

第一,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洋务运动在3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一些成果。他们兴办的企业尽管机械化的程度很低,各企业内部仍大量使用手工劳动,但它们毕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在生产技术方面发生了空前的大变革,使中国破天荒地出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曙光。洋务运动从西方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

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孕育着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遭到破坏。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一些地主、官僚和富商也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这样,民族资本主义就产生了。洋务派在创办民用企业时,由于资金不足,采取了招引私人投资的办法,通过“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创办企业,这些企业后来或转化为官僚资本,或发展为单纯的商办,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有的发展成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就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道路。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总之,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PS:这两个问题差不多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