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旧上海那么繁荣为何没有全面淘汰黄包车?

如题所述

一个年代的产物。那个年代的上海远没有现在这么大。繁荣的上海并不是马路宽广,人口聚集地也是街巷下狭窄,人力黄包车可以满足近程的乘坐需求。有轨电车到不了的地方可以乘坐“黄包车”,可以说就是现在的“出租车”。有钱人自己有车,出租车一般人乘坐不起。

“据《上海轶事大观》记载:当时乘坐一小时出租汽车,车费大概4-5元。这在当时是什么消费水平呢?当时工厂里的熟练技工(相当如今的高级白领)平均月薪30元,也就说他们坐6个小时的车就能把一个月工资花完。普通佣工月入仅10元左右,还不够出租车2小时的费用。”这个元说的是法币还没有编制的那个时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7
因为这个完全是不可能的,当时的上海汽车是有钱人的专利,一般人是坐不起的,然后电车的线路又比较有限,然后人多较为拥挤,只有黄包车是可以自己单人坐,而且价格不贵,又比较灵活的交通方式。
第2个回答  2019-07-07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就会有相对应的社会性服务;
第二,满足需求的社会性服务,也会受到社会发展水平和特定环境的制约。
由代步的人力车,进化到代步的机动车,这是由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是必须经历一个渐进过程的。再有,当时城市的胡同里弄情况各异,这也是人力车存在的客观需求。
按照这个问题的思路,换一个现实的话题,就是,如今的重庆已经成为共和国的直辖市,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可为什么还会有“棒棒军”存在呢?因为,社会有需求,而且重庆的城市居民区的街道特性也客观决定了“棒棒军”还将会相对长时期的存在。
第3个回答  2019-07-07
繁荣是相对而言的,那个时候的繁荣与现在的繁荣相比,应该是小巫见大巫。那个时候交通工具并不发达,绝大多数人的出行都是靠双腿,旧上海的黄包车还是富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全面淘汰了黄包车不仅会使许多拉黄包车的人力车夫失业,更会带来许多人的出行不便。
第4个回答  2019-07-08
当时中国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国内石油产量很低(现在国内大部分油田都是解放后发现的),也几乎不存在石化工业,就是有石油也没法提炼出汽油柴油等油品来。再加上国民党为了抗战和打内战的需要,大量占用汽油。因此汽车贵,汽油更是贵的离谱,民间用油得凭票,作为出租车根本用不起,就是公共汽车也很多是烧煤气的。再加上司机好歹也得经过培训,作为一个抗战时货车司机都要靠爱国华侨组成的“南洋机工”来保证运输的落后国家,能有驾照会开车能有多少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