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不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啊,是1919年左右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11日以德国投降结束,大战后中国在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1919年5月2日, 北京《晨报》发表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人》,证实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消息。

1919年5月3日晚7时,北京大学全体学生在法科礼堂开会,高师等校代表亦参加,议决4日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生界的大示威。同时通电各省于5月7日举行全国游行示威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以学生为主体、得到全国工人、商界大力支持的反帝爱国运动。

北京十三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主张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北洋军阀政府的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自此展开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

扩展资料:

五四运动兴起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工商阶层力量不断壮大。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激发了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爱国思想。这些都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要求,但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四运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1919年中华民国 八年 1月,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取消"二十一条"、归还山东、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
2月,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代表在上海举行和平谈判
4月,山东各界十万余人开国民请愿大会,要求废除中日密约、归还青岛及山东路矿
4 月29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权利让于日本。五四运动爆发。6 月28日,
中国代表拒签对德和约
9月16日,周恩来等组织觉悟社
10月,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920年中华民国 九年 4月9日,曹锟在保定召集直系五督和奉系三督组成反皖八省联盟
6月29日,中国加入国际联盟
7月,直皖战争爆发
第一次粤桂战争爆发
8月,张作霖、曹锟控制北京政府,以靳云鹏为国务总理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10月,粤军克复广州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11月,湘军司令谭延闿宣布湖南自治
11月29日,孙中山在广州重组军政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3-04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惨败宣告结束,中国是战胜国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一些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兴起了新文化运动,进行了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最终导致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 -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 Alliance)和协约国(Triple Entente)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英、法削弱,美、日地位上升,从而促使了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次大战导致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出现,同时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 ●日本出兵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投向协约国,向德国宣战,以获得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的权益,并出兵占领青岛。日本的这种举动结果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并于其后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中国参战 中国2当时为段祺瑞统治下的北洋政府,北洋政府为了获取利益,于是便投向较有利的一方 - 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 ●五四运动 中国作为战胜国,举国上下顷刻之间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盛大的庆祝活动频频举行,人们齐呼协约国的胜利是"公理战胜强权。"在国人的眼里,中国从鸦片战争时代开始的漫长寒冬就要过去,在这"公理战胜强权"的时代,即将召开的巴黎和会必将还中国一个公道,取消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列强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然而,巴黎和会迅速把国人的梦想击得粉碎。几个大国无视中国的反对,也无视他们曾鼓吹的"公理",将中国山东的权益出卖给了日本。消息传回国内,1919年5月4日,愤怒的青年学生率先走上街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发展到6月3日,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国内爱国运动风起云涌,而在巴黎,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最终拒签丧权辱国的《凡尔赛和约》,中国第一次对列强说"不"。 它和较早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一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巨。 ●中国劳工 清朝末期,中国劳工输出达千万人之多,但自愿出去的很少,大部分是被拐骗、掠贩出洋的。拉丁美洲的开发,美国和加拿大横贯大陆铁路的建设,巴拿马运河的挖掘,南洋的垦殖,以及沙俄西伯利亚大陆的建设,金矿、铝矿和煤矿开采,均有华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英法战场,东线沙俄战场,西亚美索不达米亚战场,亦有几十万华工直接参加战争勤务,或直接参加战斗。华工遍布世界,但绝大多数出国后受尽苦难。不堪非人的待遇,华工的暴动、罢工彼伏此起。对华工惨绝人寰的迫害,也引起全世界正义的谴责。
第3个回答  2010-03-06
性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 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四运动的当代意义:

这场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五四运动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振兴中华:“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1894年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来的。从那之后,大多数爱国志士无不以此为终生奋斗的最终目的。可以说,中国从此之后的一切革命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无一不是由于它的催动和鼓舞。五四运动的发生,就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续。爱国学生的奔走呼号,浴血奋斗,广大知识分子、市民、工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援,最根本的动因就在于此。响遍全国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唤醒同胞,一致救国”等口号,最根本的含义也在于此。有的人当时在思想上虽然还没有明确认识到这一点,纯粹为爱国热情所驱使,但他们爱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中国的落后,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挽救中国的危亡,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振兴中华民族。

爱国主义:在五四运动中,广大学生之所以不顾高压,奔走呼号,他们的爱国行动之所以能得到各界知名人士、上层人物和广大工商界群众的支持,就是由于爱国主义的有力号召,爱国精神的强烈感染。今天,要胜利跨人21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真正使中华民族振兴起来,更要大力发扬爱国主义。

民主精神:新文化运动最先提出科学与人权并重(青年杂志创刊词中的提法),随后讲“赛先生”(科学)和“德先生”(民主,当时把人权和民主当作基本上同一的概念)。后来“赛先生”和“德先生”成为“赛同志”和“德同志”,就是说,民主和科学一道,是中国共产党历来为之奋斗的目标。在五四运动中,民主即“德先生”是一面反封建、反专制的大旗,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能够发生,与民主精神的推动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民主的启蒙和民主意识的觉醒,就不可能发生那么大规模的爱国运动。现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在许多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还相差甚远。要想尽快振兴中华民族,就应该继续高举“德先生”的大旗,发扬民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科学精神:在五四运动中,科学即“赛先生”与“德先生”一样,是反封建、反迷信的另外一面大旗,并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意识的发扬,反封建斗争的开展。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的六条新的思想,第六条就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他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①[《独秀文存》,第9页,安徽人民出版社,合肥,1987。]因此,在发扬民主精神的同时,还应该发扬科学精神。

解放思想:在五四时期,先进的思想家们大胆地冲破旧传统,提出了许多振聋发聩的主张,出现了一种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并有力地带动了其他领域的大解放。正如毛泽东当时所形容的:“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从九重冤狱,求见青天。”①[《民众的大联合》(三),《毛泽东早期文稿》,第393页,湖南出版社,长沙,1990。]正是这种思想的大解放,使五四运动成为新思想与旧思想、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分水岭,我国20世纪第一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并开启了此后思想解放的先河,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后来所发生的第二次、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产生,以及从那时起我国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和成就,可以说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是五四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这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在中国人民舆论的压力下,向会议提出废除袁世凯和日本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其他权利归还中国,同时还提出七项“希望条件”废除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但这些要求和希望均遭到参加“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不仅如此,他们还决定将德国在山东掠夺的权利全部让予日本,并将其写进了《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至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完全失败。但军阀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举国愤怒。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愤怒的爱国学生痛打了亲日派官僚章宗祥,并放火焚烧了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的住宅。军阀政府派军警镇压,逮捕学生30多人。全北京学生立即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表示抗议。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地学生也纷纷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在日本、法国等国的中国留学生以及南洋华侨学生都开展了爱国活动。6月3、4两日,军阀政府又逮捕北京学生近千人,激起全国人民的更大愤怒。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汉、九江及山东、安徽等地的工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治罢工,上海和全国各重要城市的商人也先后举行罢市。至此,五四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即从开始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运动,发展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六三运动”,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移到上海。6日至10日,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28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伟大开端。它开创了中国革命知识青年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五四运动实际斗争的锻炼,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造就了一批青年共产主义者。他们深入工农群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罢工斗争,促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做好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的影响

1、政治影响: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革命爆发以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工人阶级在运动中显示了强大的政治威力,它以不再是资产阶级的追随者,而作为运动的主力军在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因为从世界革命战线看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对中共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从、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3、对学术界的影响: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发展,它把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由知识分子推广到全国群众。使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成为一种风气,同时也促进了文学革命的深入和广泛发展,开创了中国文学时代,使中国科学和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4、思想方面:五四运动促进了全国民众的思想解放,西方的各种新思想陆续传入中国,其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思想和政局带来巨大影响。
第4个回答  2010-03-04
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二十一条》,被称为五九国耻。 1916年,袁世凯称帝 1915年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1914-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915-1919年,新文化运动

参考资料:SOSO问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