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被严重高估的历史人物?

如题所述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诗中的“飞将”即汉朝名将李广。李广长期镇守汉朝的边疆,使得匈奴畏惧,称其为“飞将军”,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却终生未曾封侯,让世人替其惋惜。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广的时运确实不济,相比于李广一辈子未曾封侯,比李广时期稍晚的霍去病,19岁时就已经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统领骑兵深入大漠立下了赫赫战功。难道真的是汉文帝不能够慧眼识珠吗?我想这其中的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所以接下来我想就李广与霍去病相比较。

    二人带兵方式的不同

爱兵如子这四个字可以很好的形容李广的带兵方式,因为长期驻守边疆,李广和士兵们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常常是与士兵同吃同住,这就导致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李广的部队军纪并不是很强,因为李广对于士兵过于宽容,甚至晚上军营当中都没有人放哨,所以这就导致了军纪的松懈。李广的士兵都很感激李广,都甘愿为其去死,这也是李广军队战斗力最重要的来源,就是依靠这些信念的力量李广才一次次的守住边疆,但是大的建树也很少。

相比与李广,霍去病对于自己的士兵并没有过多的情感,因为霍去病和皇帝的关系很好,大军出行的时候有许多的车辆专门为他运送食物,最后食物太多吃不完霍去病宁愿扔掉也不分给士兵,但是这种方法却意外的获得了军纪的严明,士兵们都恐于霍去病的威严,所以才能够百战百胜。

所以综上所述,霍去病的军队更适合进攻,李广的军队更适合防守。但是想要依靠防守获得军功何其之难?!

    李广自身的原因

公元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汉武帝看李广年老本不想让他出战,但是李广多次要求,汉武帝才任命其为前将军。本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但是李广却偏偏迷了路,没能够直接参加作战,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但是李广羞愧自杀。

虽然李广的数次迷路有一些客观原因,但是作为一个老将数次迷路延误战机,这其中自身的原因也并不是没有,所以皇帝没有杀了他已经是很给他情面了,更别说封侯了。

    生不逢时

《史记 李将军列传》记载:

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连文帝都替李广惋惜,李广确实是生不逢时,没有处于对匈奴的防守时期,前文说到李广擅长的是防守,而不是进攻。

但是李广的功绩却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但是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缺点,只是恰巧李广的这些缺点正好成为他不能封侯的原因,实在是可悲,可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崇祯帝,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崇祯帝做的已经够好了,是明朝留下的烂摊子太大,所以明朝最终才会灭亡,但是我们要知道崇祯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崇祯确实很倒霉,到了明末,宦官乱政,文人党政,地主们兼并土地,流民四起,而且这时候中国还处在小冰河期,在农业不发达的古代,这足以让一个王朝衰弱。那么继位的崇祯帝又做了什么呢?他现实诛杀了前朝的大宦官魏忠贤,这一方面让当朝大臣更加信服崇祯皇帝,没了阉宦乱政,政治也变得更加清明。但是在另一方面,没了宦官的制约,文官的势力却变大了。

这个小皇帝想要与强大的文官集团对抗是很不现实的,更何况这时候建州女真已经崛起,农民起义不断。而且崇祯还十分的刚愎自用,面对内忧外患,竟然轻易的处死了袁崇焕。这还不算什么,性格多疑的崇祯让朝臣人人自危,他的铁血手段起到的作用全是反面的。大家都可怜这个倒霉的皇帝在为自己的祖先背锅,但是说崇祯是一个亡国之君一点也不冤枉他。

崇祯刚刚继位就杀了魏忠贤,造成了文官一方独大的局面,这是很不理智的。更何况崇祯皇帝没有吸取教训,他竟然还重用自己的亲信宦官,甚至让他们去监督军队,这个行为让他的形象在官员眼中大打折扣,大家都认为这个小皇帝不是讨厌宦官,只是想任用亲信。虽然崇祯一改之前皇帝不上朝的恶习,但是勤奋的他只是在做一些无用功。

要知道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起于草莽,没有谁比他当时的境遇更加难了,如果他生在明末恐怕是要乐开花,如此的乱世不正是枭雄崛起的好时机吗,崇祯文人气质太重,没有军人风范,我想恐怕荒唐的正德皇帝到了明末也要比崇祯做的更好一些。

第2个回答  2020-07-30
刘伯温被严重高估,传说刘伯温能够知晓前后五百年,前知五百年可以通过读史书来实现,但是后知五百年完全是夸张说法。
第3个回答  2020-07-30
关羽,关羽现在都被神化了,其实历史上关羽的作为没有太多出色的地方,都是小说给烘托的。
第4个回答  2020-07-30
诸葛亮、关羽、赵云都是被高估的人物,他们都没有《三国演义》里面说的那么神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