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的历史典故,谁能略为详细的告诉我?年生的历史是什么?

如题所述

绵山位于太岳山北端,地跨山西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总面积达310平方公里。漫游于这片浩浩的山岭间,时时感受着它厚重的历史文化。

绵山的寺庙观宫多达88处,其中许多道教建筑极其雄伟。道教认为神仙所居住的天界有36重,最上面的一层为“大罗天”。大罗宫意为建在大罗天上的宫阙,是绵山规模最大的一组建筑群。相传大罗宫建于唐代,现在的建筑是在原来的五岳殿、三宫殿等基础上恢复扩建的。它高13层,依山而建,层层设殿,巍峨华丽,真如天上人间。云峰寺则是一座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的佛教古刹,它坐落于抱腹岩的怀抱之中,过去叫抱腹寺。抱腹岩高60多米,进深50多米,分上下两层,形如双手抱腹,故名。云峰寺依岩而建,层楼叠阁、栈道悬空,浑然天成。而抱腹岩之腹更是大到把云峰寺200余间殿宇僧舍抱于其中而绰绰有余,这在中国建筑中绝无仅有。

绵山最高峰海拔2566.6米,山高路险,尤多峭壁,其险无比。古人在绵山崖壁上开了许多古栈道,比如一条叫“天桥”的栈道,长300多米,它离山顶有20多米,离谷底却有200多米。人在上面走,云在脚下翻涌,旁人看如平步青云,自己行走时却不觉心惊胆战,非常刺激。这时你不由得要感叹古人的神奇。

绵山其它建筑如真武庙、三皇阁、洞真宫、洞玄宫、玉皇阁、五龙寺、正果寺、三大士殿、龙头寺、关帝庙等,或依山而立、或半悬空中,无不因地取势,说绵山是一座巨大的建筑博物馆一点也不为过。

绵山是中国最早的名山之一,这里发生过许多历史故事。春秋时,晋文公重耳的大臣介子推隐居此山,重耳感念介子推之功,于是封绵山为介山;唐初,李世民大败宋金刚并收降尉迟恭的经典战例也发生在这里。战国名士段干木隐居、中唐名相令狐楚立堂修学、南宋李武功抗击金兵南侵都在这里……从左丘明、屈原、庄周、司马迁,到杜甫、贺知章、白居易、李商隐、苏轼、李清照、顾炎武,许多文人名士的诗文里都能找到绵山。

绵山之古,还表现在古树上。黄山以松闻名,绵山则以柏著称于世。粗大无比、奇形怪状的古柏数不胜数,其中一棵树围竟达十几米,比陕西的“黄帝手植柏”还粗2米,堪称柏树之王。

绵山的历史遗迹随处可见,故事与传说更是多得数不过来,走入绵山,就像走进一座历史殿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7
历史故事:

《清明节的由来》

文/建国

相传,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奸佞迫害四处流亡,一次途中饥寒交迫,实在难以支撑,可四处又荒无人烟,随臣们都束手无策。这时,贤士介子推独自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其充饥。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文公继位后重赏当年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可唯独忘了介子推。而介子推却不屑封赏,毅然带老母隐居绵山。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但绵山山高路险,林木茂密,实在难以找寻。于是,有人献计:三面放火,逼介出山!文公从之。可当大火熄灭后却发现,身背老母的一代贤臣,静静地坐在一棵大柳树下,已被大火烤死!晋文公见状恸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读后,万分感慨!立即下令,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

第二年初春,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且萌发出翠绿的嫩芽,十分欣喜,便赐名“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这就是清明节的由来。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孝道和浓浓的感恩情结,如今,我们清明节上坟祭祀祖先,也是沿袭这种传统美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