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么满清入关时得到民心了吗?

如题所述

“得民心者的天下”这一句话是个伪命题,实际上是弱者对强者讲的,并不是强者对弱者讲的。弱者希望强者的行为要得民心,而不是强者说我要得民心。这其实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大凡得天下者靠的都是军事实力,而并非得民心。“民心”只是个相对的词,符合你的“民心”,并不见得就符合别人的“民心”。

“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句话才是真理。虽然有许多靠武力得到天下的,但他们粗暴的对待人民,对人民横征暴敛,视人民如奴隶,那么他们很快就失去天下。那些大一统王朝,前期顺应民心,到了末期却不把人民利益当回事,官员腐败,黑恶势盛行,苛捐杂税繁重,就逐渐失去民心,最后爆发农民起义,人民起来推翻了他。

得天下者不一定得民心,靠的都是武力

秦始皇灭六国就不符合东方六国的“民心”,他靠的就是秦国的军事实力。那时候的六国百姓从来没见过统一,六国也都是存在了几百年,深入自己国民的心。老百姓也不知道统一是什么,只想守着自己的国家过日子。秦军长平坑卒,水淹大梁,郢都毁城,这都不是得“民心”的行径,可统一天可的却是人家秦国。

刘邦战胜了项羽,并不是项羽就失去民心,而是项羽输在形和势上,与民心无关。民众当时只想结束战争,赶紧回家过日子,那时的民众十分愚昧,他们并不道谁有民心。金灭北宋,蒙古灭南宋,都不是中原人民所企盼的,又何来民心所向,但又无可奈,因为他们手握钢刀,而朝廷的军队又打不过人家。满清入关也是同样的道理,若没有八旗铁骑,他就是再得民心,也无济与是。

“民心”是个虚词,是看不见的东西,过去的老百姓不象现在的老百姓,有知识、有文化,视野开阔,具有分辩能力。那时的老百姓没有读书权,没人文化,对事务完全没有分辩能力,统治者说啥是啥,所以根本不知道民心是啥东西,只知道谁给我吃的我就跟着谁。因此才会有那么人利用宗教迷信来蛊惑农民,如张角的五斗米教,洪秀全的拜上帝教。

失民心者必定失天下,这句话才是真理

“失民心者必定失天下”这句话才是直理。你靠武力夺取了天下,却不实行符合人民大众利益的政策,只知奴役人民,那么你就失去了民心,人民就会起来反抗你,最终推翻你。秦朝、随朝二世而亡就是这个道理,秦始皇统一后只知靠苛刻的秦法压治百姓,随炀帝滥用民力,视人民如蝼蚁,所以人民起来推翻他。

唐朝灭亡后朱温等军阀们,一个个靠着兵强马壮夺得天下,但他们又都很快失去天下,为什么呢?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实行有利于民众的政策,获得人民死心踏地的拥护,所以在另一个军阀攻打时不能得到人民团结一致的抵抗,因此很快又失去了天下。

中华民国也是个例子,建国很快,只一个辛亥革命便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共和国。可接下来却没干过一件符合民心的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只是个纲领,没教革命者夺得天下后去怎样做,所以接着民国政府就是一团遭。我们怪袁世凯的北洋军阀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实质上孙中国的国民党既没有提出怎样干革命,也没有提出革命胜利后怎样建设人民所企盼政权,因此人民的生活还不如在清朝的时候,最终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被人民推翻。

同样,汉、唐、宋、明这些大一统王朝,开国后能够顺应民心,多实行对人民群众有利的政策,因此很快就获得人民的支持,站稳了脚跟,迎来了盛世,获得了较长的寿命。而到了后期,统治者只知道压榨民力,既得利益集团抢着自己的利益不放,官场腐败透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逐渐失去了民心,所以农民起义就爆发了。

满清入关的前提是明朝崩溃了,明朝因失去民心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明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自身腐烂透顶,不能解决人民所关心的土地集中问题,使人民没饭吃,因此失去了民心,引发了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大起义,推翻了它。清军入关时中华大地乱成了一团遭,李自成、张献忠、南明小朝廷面对民族强敌却不能放弃前嫌,团结一致抗清,而是继续窝里斗,继续实施欺压人民的政策,因此被清军个个击破。

清军入关时虽然不得人心,但清军夺得天下后却能在恐固政权的同时及时调整政策,顺应人民的需求,给人民稳定的生活环境,减免明朝末期大部分的苛捐杂税,并且将大量逃亡地主的土地分给人民,解决失地农民没有土地的问题,所以到康熙时期就逐渐得到了民心。

这个时候吴三桂的三藩起兵反清就十分不得民心了,因为经历了长期战乱老百姓渴望稳定的生活,不希望再起刀兵,而吴三桂再起战火使南方百姓又陷入战乱,所以吴三桂得不到人民的真心支持,很快就灭亡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0
满清入关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民心,他们是以武力夺取政权的,所以与人心相比,其实武力更加的重要。
第2个回答  2023-05-14
满清入关时,并没有得到所有民众的心,尤其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反抗和抵抗。尽管满清入关后采取了一些政治手段和措施,如保留明朝一些制度、对汉民族进行优待、与少数民族通婚等,但仍然无法彻底赢得所有人的支持和认可。此外,满清在维护统治、压迫民众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许多暴行和残暴行为,这些行为也导致了反满情绪的产生。因此可以说,满清入关时并没有完全得到民心,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来控制和统治大多数人民。
第3个回答  2023-05-12
满清入关时得到的民心比较有限。在明朝灭亡前,朝廷境内和民间各种反清势力盛行,大部分人对满清并不信任,反而对他们持怀疑态度。而在满清入关后,满清政权实行了许多不受欢迎的政策,如推行独尊满洲文化、禁止汉人移民辽东、实行压迫汉人的“剃发易服”政策等,这些政策大大伤害了汉人的民族感情,导致汉人对满清政权非常不满,甚至爆发了多次抗清民变。因此,虽然满清最终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赢得中国人民的心。
第4个回答  2020-11-10
个人觉得满清在入关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民心,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满洲进攻的时候做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让当地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就这一点,让很多人感觉到他们的抱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