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试卷(有答案的)

我不要濉溪县的,因为我有了。所以请帮帮我,老师要两套语文试卷,因为不想购买,而且书店不买两份的卷子。

得分

一、下面题目中均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题后括号中。(共10分,每题2分)

1.加点字读音有错的是( )

A 蘸满(zhàn) 后裔(yì) 笑逐颜开(zhú)

B 女娲(wā) 堕落(duò) 毫无怨言(yuàn)

C 天分(fēn) 沉淀(diàn) 筋疲力尽(jīnɡ)

D 简陋(lòu) 猝至(cù) 轻举妄动(wànɡ)

2.下面词语中字形有错的是( )

A 绵廷 无恶不做 开国大典

B 寂寞 荣华富贵 无与伦比

C 羞惭 恩将仇报 东张西望

D 奇观 无地自容 天方夜谭

3. 将下面词语填入文段中恰当的是( )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主席讲话强调:只要我们 、 、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 和奋斗目标。

A不动摇 不懈怠 不折腾 蓝图

B不折腾 不动摇 不懈怠 蓝图

C不懈怠 不动摇 不折腾 目标

D不动摇 不懈怠 不折腾 目标

4.诗句书写有误的是( )

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 沉舟侧畔千翻过,病树前头万目春。

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文学常识表述不当的是( )

A “君子有九思”出自《论语》,“志不强者智不达”出自《墨子》。

B 《钱塘湖春行》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C 课文《女娲造人》作者是历史学家、剧作家苏叔阳。

D “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是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

得分

二、综合性学习(共10分,每题2分)

6. 按提示默写。

①君子养心 。(《荀子·不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泰伯》)

7.阅读《西游记》,填表。

举出四例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
① 黑松林遇黄袍老怪

② 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

③ 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

④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

唐僧师徒四人所遇的妖怪








8.对于过去的2008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世界、心中的感悟。网友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心中汉字,并宣示了颁奖词。经过一番PK,有“和”、“难”、“牛”、“假”、“殇”、“虎”、“寒”、“美”、“惨”、“兴”、“囧”等入选。请你根据2009年国势,照下面样式跟一个帖子。

心中的汉字


颁奖词
200年中华大地多灾多难,亦多事之秋,但是当整个民族凝聚在一起时,几乎是顶天立地之固,力克时艰,难关共渡!国际外交亦以“和”字为原则,皆有所突破;海峡两岸携手,出现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局面。无论是古语云:家和万事兴,还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有较深的蕴涵。

2009年汉字

颁奖词

9.读下面的句子,完成问题。

10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报告:“今日央视网头条是‘航天员抵达航天城胜利凯旋归来’。”

①这是个病句,请修改。

②从语义上解释语病。

10.请说出画线句的言外之意。

有个美国校长,对他的教师说:“如有学生考试得满分,你要对他好,因为他以后可能是科学家;假如有学生考试作弊,你要对他更好,因为他以后可能是议员或总统。”

言外之意:

第Ⅱ卷 理解·表达

得分

三、阅读 《陋室铭 》,回答11—15题。(共15分,每题3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1.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

12.《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请你从文中抄写出一对这样的句子。

答:

1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素:

14.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认为作者这样说对吗?有什么理由?

答:

15.作者写陋室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还有什么意图?

答:

得分

四、阅读《乡村不言谢》,回答16—20题。(共15分,每题3分)

乡村不言谢

饮者

也是猛然间发现,在我的故乡,那个闭塞而贫困的小山村里,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谢谢”两个字。

在儿时的记忆中,邻里之间相互借东西是很常见的,借劳动工具、借针头线脑、借柴米油盐……每次借的时候,借者自然大方,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没有借的忐忑和不安。

“他大叔,你家的犁子在不在?我想把东头的地犁耙犁耙。”

“他大婶,我家的黑线用完了,你有没有?”

“三奶奶,今天来客,我家的油瓶空了,先给我倒点。”

被借者绝对没有丝毫的优越感,赶忙把东西找出来,送到借者面前,还要说上几句体贴的话。

“你真勤快,闲不住,隔天我也得把地犁犁,不能耽误了下种。”

“线够不够,不够的话,我再给你拿。”

“我也遇过这样的事,那次晌午头来客,盐没了,我还是到张老婆那儿拿的。”

别看东西小或者少,必定要还的。还犁的会高声问:“他大叔,犁用完了,放这里好吗?幸亏犁得及时,不然赶不上墒情了。”犁的主人会让还犁的坐一会儿,忙着去拿烟,好像借东西的是自己。

还线的主妇会在唠完一会儿嗑后,在要回去的时候,把东西掏出来随处一放。主人会责怪:“你看你,这点东西还拿来,真外气!”主妇会说:“有了,没有我也不会还你。”

借油的会打发孩子还东西:“俺妈说,这是俺家刚榨的油,让大婶你尝尝。”孩子说完便走。大婶会撵着孩子,给他点黄瓜之类的东西吃。

在经常发生的借和还中,乡人虽然不说“谢谢”,但都通过默契的方式把内心的感激表达了出来。在乡人眼里,“谢谢”这两个字有点别口、自白、浅显、夸张,与土地的自然和质朴不相称,如果说出来,就疏远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人也变得更生分了。

记得我读初二的时候,村西头的潘家十多岁的孩子突然昏死了过去,当时潘家男人又不在家,听到潘家女人的喊声,正在地里劳作的“黄麻子”飞奔到老潘家,背起孩子就往邻村的赤脚医生家跑。七八里的乡间小道,干瘪的黄麻子在负重几十斤的情况下,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狂奔到了赤脚医生家,及时挽救了孩子的生命。老潘家为了感谢黄麻子的救命之恩,专门挑了良辰吉日,邀了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拿着炮仗,背着礼物,到黄麻子的家致谢。在弥漫着好闻的硝烟味中,被救的潘家孩子在父亲的命令下,“扑通”跪在黄麻子面前,“嘣嘣嘣”磕了三个响头。黄麻子手足无措地转着圈子,一个劲地反复埋怨着老潘:“你这是干啥呢,你这是干啥呢……”老潘大声说:“孩子的这条命是你给的,你什么时候要,他就得什么时候给!”自始至终,我没有听到一个“谢”字。

后来,我到了城市,听惯了“谢谢”,也习惯说“谢谢”。有时候,老家人到城里办事,不愿意把钱花给旅馆,就到我家借宿。每次来,他们都要给孩子带些零食,我都要习惯性地说声“谢谢”,听到我道谢,他们的神情立即变得尴尬起来,我很后悔,赶紧打住。

前一段日子,父亲的身体不好,我回去看他,见邻居大娘也来探望,还拿了十多个鸡蛋。送她出门时,我下意识地说:“谢谢你呀,大娘!”大娘愣了一下,嗔怪道:“看你这孩子,说的什么话!”

(《青年文摘》 2008.6)

16.请你简要概括全文行文的思路。(每空须有“言谢”二字)

发现“乡村不言谢”

到城市习惯言谢

17.为什么“乡村不言谢”?

答:

18.简要说说大娘所说的“看你这孩子,说的什么话!”这句话的含义。

答:

19.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答:

2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原文谈谈你对“感恩”和“言谢”的理解。

材料一:

鲍尔吉·原野说过,感恩,第一要感谢粮食,是粮食让人们活下来并活下去。所有的人都是粮食的受益者。对粮食感恩的人,尽量不剩饭,扔半只馒头手会哆嗦,吃饭认真,看到米粒心生欢喜。第二项要感谢水、草木、鲜花、小鸟、晴空、土地和干净的空气。它们的存在固然不是为着人们享受,不打扰它们,更不伤害它们。蜜蜂采蜜也没有把花朵变成垃圾堆。

材料二:

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在四川省扶贫基金会的带领下,北川中学学生刘怡雪、白琳和陈兵来到北京。不少好心的北京人提出希望资助他们,负责他们的学业和生活的想法。但白琳轻轻地摇头,她说:“我会永远记住来自北京的帮助,来自北京的爱!但是,我要回去!去做志愿者!我要告诉同学们,别害怕,别放弃,大家没有忘记我们,大家正在牵着我们的手共渡难关!”

答:

我无答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05
买!倒萨大人3额额 额额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