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面皮在家庭里怎么做最好吃

我喜欢吃陕西的面皮,黄黄的,香香的,再加点醋,那味道真是好极了,但是苦于不知道他怎么在家庭里制作,有谁能够告诉我吗?

凉皮是西北最为流行的一种风味小吃,制作简单,口感爽滑,成本还低,不论凉拌还是炒制口感都不错。下面介绍一下凉皮的制作:

原料:面粉2500克,盐20克,食用碱2克,色拉油10克。

制作:1、面粉放入盆中,加盐、水1200克调匀成面团,将条好的面团放入一个大盆中,加入清水淹没表面,然后用手反复搓揉面团,一直搓到清水变混浊后将水控水到另一个盆内即成淀粉水。然后再重新家水到放置面团的盆内反复搓揉,直至将面团的淀粉全部取出,最后只剩下一团面筋为止。2、先将面筋团控干水分,搁置一段时间后,用擀面杖擀平面筋,上笼用旺火蒸熟成熟面筋。然后把洗出的淀粉水静置2-3小时,待淀粉沉淀,再滗出多余的水分,放入食用碱搅匀,成面团状的面皮水。3、取一个金属凉皮箩,现在上面抹上色拉油,然后用手勺舀出少许面皮水,摇动凉皮箩使凉皮水均匀地铺在箩底,最后将箩放入锅内,上笼大火蒸熟,取出即可。

备注:凉皮的厚薄一般在0.2-0.4厘米之间。如没有专门的凉皮箩,可用不锈钢平盘代替。

春卷皮的制作十分讲究,但制作方法却比较难掌握,需要反复操练方可做出质量较高的春卷皮。下面介绍一下春卷皮的制作方法:

原料:面粉500克,盐5克,清水400克。

制作:1、将面粉放入盆中,加盐、清水反复搓揉至面团筋力十足,待用手提起面团,面团可以不掉即可。2、将面团饧放2-3小时。3、取一平锅放在火上(锅内切不可放油),烧制五成热时,用手提起面团使面团在平锅底部旋转一圈,提起面团,待锅中成熟,用手揭下即可(春卷皮直径为15-20厘米左右)。

正宗陕西秦镇面皮的做法:
1,可以先用面加水和成较软的面,面和好后醒10分钟,然后加水开始洗面(即洗去面筋),倒出洗面的水,再加水洗面,这样重复三、四次,直到面被洗得只剩下了面筋了才算好。面洗好后把面筋上锅蒸熟(切小块备用,后加在做好的凉皮里)。再把三、四次洗面的水放在那里静置8小时,倒出上面的清水,下面的浊水即是面浆就可以用来做来凉皮了。
2,先在一个大连子上放湿屉布,倒入一勺面糊,摇晃均匀摊开,后上锅蒸2-3分钟拿出,面皮上面刷油,揭去帘布后面皮背面也刷油,一张面皮就做好了。
(也可以象上面一样把醒好的面浆操作在模型里面做面皮。)
3,把蒸好的面皮两边刷油,然后再用刀子蘸一下凉水,再把凉皮儿切成喜欢的宽度即可, 拌入自己喜欢的调料,比如黄瓜丝了,香菜,辣椒油,芝麻油,姜沫,蒜沫,糖,醋,味精,鸡精,盐,酱油,就可以吃了。
正宗陕西小吃---凉皮的做法

材料(两人份)
面粉(最好是高筋面粉,即Bread flour) 2杯(1杯240ml,2杯面粉大约250克);
凉水 约2杯;
盐 1小匙(3克);
做法:
1、把面粉和盐过筛后(没有筛子也可以不过),一点点的加入水搅成面糊。注意每次加入的水不要太多,一点一点的加,搅匀之后再加,这样搅出的面糊才光滑无粉粒。搅得次数越多,做出的凉皮儿才越筋。大约搅20分钟即可。需要注意的是面糊不可太稀,否则蒸出的凉皮儿容易断而且不筋。搅好之后的面糊,可以看出很光滑.
2、把搅好的面糊放入冰箱冷藏室内冷藏(冬天则放室温即可)至少三小时以上,称为醒面。我家一般都放隔夜。 这一点非常重要,能够解决大家所知道的国外面粉不成筋的问题。
3、把醒好的面糊取出使其恢复室温,这个过程把蒸凉皮儿的模型擦好备用。模型如图所示,最好是平底盘,直径稍大点,不锈钢的托盘最好,在超市里就有的卖

4、用一个平底锅烧一大锅开水备用。然后准备润滑的油碗:在一个小碗里倒少许食用油(任何植物油均可),然后加入少许水即可。

5、待水开后,往一个模型里刷少许油,舀一勺面糊倒入。面糊的多少由个人掌握,喜欢厚一点儿的凉皮儿就多舀一点儿,反之则少一些,实验一两张就可以掌握了。

6、把模型里的面糊荡匀,让模型底部均匀的盖上面糊。
7、把装好面糊的模型放入开水锅中,盖上锅盖。火要一直保持大火。

8、重复步骤五、六,把另一个模型也倒入面糊。这个过程中第一个模型中的面糊会慢慢的起泡,如果锅盖是透明的能看得很清楚。面糊鼓
起就是蒸好了。

9、戴棉手套把蒸好的模型取出放在凉水中冰凉(冰第一张的时候把第二张放入锅中继续蒸) ,做法有两种选择。第一,把模型倒扣着放在凉水管下冲;第二,在水池中蓄一池凉水,把模型放在里边漂着,但效果没有第一种好。

10、用刷子在蒸好的凉皮儿表面刷一层油,慢慢把凉皮儿剥下即可。

11、 把蒸好的的凉皮儿两面都刷上油,刀子蘸一下凉水,再把凉皮儿切成喜欢的宽度即可, 拌入可口的调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1
陕西凉皮 陕西凉皮种类繁多,做法各异,调拌时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在这里,仅举出几种。 麻酱凉皮 一种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较简单,把面粉调成糊状,盛入特制的金属凉皮箩里,摇支凉皮萝使面精平平地铺在箩底,然后放入开水锅内蒸制成熟。吃时,把面皮切成半厘米宽的条,一般加辅料为黄瓜丝,调入盐、醋、酱、芝麻酱、辣椒油等即可。 秦镇凉皮 以大米粉为原料制成,因产于户县的秦镇,也叫秦镇米皮。制作时把大米粉调节为糊状,平铺在多层竹蒸笼内,旺火蒸熟。吃时,用近一米长、20多厘米宽的大铡刀铡成细丝,加入辅料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调好的凉皮全呈红色,辣里香。 汉中凉皮 因产于汉中地区而得名。由于加工时用小石磨加水将米磨制成米粉浆,又叫水磨凉皮。制作时,将磨砀米粉浆平铺于竹蒸笼上蒸制。加入调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着蒜香。 岐山擀面皮 岐山县制作的最佳。制作时,将小麦粉洗出面筋,把淀粉擀成薄饼,上蒸笼蒸制。制成凉皮既软又粘。调料以岐山当地酿制的粮食醋和辣椒油为主,辅以洗出的面筋丝,在一小铁锅内拌合均匀,盛盘而飨客,其口味主要特点是酸、辣、香。 面筋凉皮 主产于关中地区,加工时,要先洗出面筋,淀粉调成糊,盛入金属凉皮箩上锅蒸制。调制时,加入蒸烹面筋块、时令蔬菜,调味品有醋、酱、蒜汁、味精、盐、辣椒油、香油等,吃时别有风味。 除以上几种外,陕西还有扶风的烙面皮,汉中的魔芋凉皮、黑米凉皮,陕北的绿豆凉皮等等。面皮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它是把大米(最初用面粉)放入水中浸泡四个时辰,然后推(或打)成米浆,上笼蒸成薄薄的饼子,置于通风处降温,抹上菜籽油切成细条,调入精盐、米醋、酱油、胡椒粉、姜汁、蒜泥及红油辣椒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也可配点萝卜丝、豆芽菜,看起来白里透红,或配以菠菜白绿相间。吃起来微辣微咸,酸香可口。自古而今,汉中人就有用面皮招待亲友的习惯。  面皮起源于秦汉时期。相传刘邦在汉中称王,命萧何修筑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百姓之家,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皮条,改名“面皮”。  说起面皮,汉中还流传着一个“面皮知府”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汉中人张某在河南汝阳当县官。有一年朝廷派钦差大臣到汝阳视察,张知县未备酒宴,只有家乡的面皮简单招待。钦差大人沿途吃喝,早觉胃口油腻,一尝面皮,喜之不尽。问起制作方法,张知县一一奉告。钦差回朝不久,张知县就提升为洛阳知府。人们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餐面皮讨得钦差心欢,美言上奏天子而升官爵。此事传回汉中,被老百姓戏称为“面皮知府”。但令人遗憾的是,北京人至今不会蒸面皮。可能是钦差大人把制作方法全忘了,即使想吃也做不出来。  然而,汉中人制作面皮的工艺越来越精。如今早由原来的面粉稀释改为大米磨浆。配料、调味更为讲究。因而,不仅居民农户、大小集镇,处处面皮飘香,近几年一些人还去西安、西宁、洛阳、北京等城市去开小吃店,专门经营“汉中面皮”。
第2个回答  2013-11-11
蒸面皮制法:一斤面粉用二斤水,分三次倒入,先和成稠糊,再陆续加水和稀,加盐,加碱,稀浆用手勺扬起能拉起筷子粗细的条为宜。笼上铺白纱布,面浆倒其上,摊二分厚,薄厚均匀,大火暴蒸,气圆,约六七分钟即熟。将面皮从笼箅上扣在案上,每张面皮上抹一层菜油,叠堆一起晾凉后用摆刀切成细条擀面皮1. 和面 别和的太硬,越软越有利于后边的工序2. 洗面 这个比较难,不会洗就把面洗没了。把和好的面放在清水里面洗,直到把淀粉全部洗出来,剩下的东西滑滑的,就是我们吃的凉皮里面的面筋。把面筋放在锅里蒸30分钟左右就好了。3. 蒸凉皮 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后一步。把刚才洗的淀粉沉淀好,把上边一层水清出来,留下淀粉和少量的水。用勺子搅拌均匀,然后用勺子舀到专门蒸凉皮的器具里面,一定要把厚度弄匀称,放在过里蒸1到2分钟,拿出来用刀切成你看到的形状就可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