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是

如题所述

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是:不平等、不独立、屈辱、无自主权。

近代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历史形态,即在封建社会崩溃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中国的外交也就变成了屈辱的,不平等的、不独立的、无自主权的。

在对外态度上,既蔑视西方列强又深深恐惧之;在对外交涉的过程中,大多未能摆脱始争终让的结局:在对外交涉时,很难摆脱内外双重困境——外部强敌入侵与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相互倾轧;在外交活动情感上,在饱含屈辱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外交进程的演进上,既被动因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的外交策略等而渐次成熟。

扩展资料:

张之洞担任晚清总督23年,极力维护国家民族主权、利益,演绎出了与《官场现形记》中截然相反的情景,今日回首仍令人感慨万千。    

著名小说《官场现形记》中的“制台见洋人”一段,生动描述了晚清官员对洋人的畏惧场景。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晚清官员多数既不敢拒绝,又应对无策,从而惧怕不已。例外的是,张之洞担任晚清总督23年,极力维护国家民族主权、利益,演绎出了与《官场现形记》中截然相反的情景,今日回首仍令人感慨万千。

广总督之后,张之洞历任湖广、两江总督和军机大臣。连战连败,国势衰落之下,外交更不堪言。然张之洞在殚精竭虑之中,仍坚持“有理者力任办妥,无理者直言拒驳”的原则,在外交压力下推动清廷完善中国财政、货币、税收、法制等方面建设,又极力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并成为令洋人又敬又怕的清朝高官。

1909年,张之洞逝世,“各国驻京公使皆奉其国命致哀悼之意。受吊之日,各使均于几筵致敬”。被称为“最后一个儒臣”的张之洞,在晚清衰落的局势下书写了中国近代外交上的异样篇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文史-史海钩沉-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异样篇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22
对外交涉活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项重要内容,积贫积弱的近代社会及其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屈辱地位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活动的艰难与复杂。晚清直至民国,中国的外交活动明显地呈现出五大特征,即:在对外态度上,既蔑视西方列强又深深恐惧之;在对外交涉的过程中,大多未能摆脱始争终让的结局:在对外交涉时,很难摆脱内外双重困境——外部强敌入侵与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相互倾轧;在外交活动情感上,在饱含屈辱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外交进程的演进上,既被动因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的外交策略等而渐次成熟。

中国近代外交的上述五个主要特征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上层统治阶级昏庸无能,致使富有远见卓识之精英人士无法施展拯救衰落国势之抱负;在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农业文明更趋衰落,极大地限制了综合国力的提升,使中国远不能适应近代化发展诸多方面尤其是外交方面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文化上,为历代帝王及其御用官吏所改造的儒家文化在全社会占据主导地位,保守落后、因循守旧的气息充斥于社会各个角落,成为制约中国外交近代化进程的思想障碍;官僚行政系统的设置臃肿庞杂,其官吏大都人浮于事,缺乏锐意进取的改革或创新精神,外交近代化的步伐势必相当缓慢;怀旧意识与文明古国的思想包袱,在学习并借鉴西方文明的过程中承受着异常强大的阻力。

中国近代外交总体失败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并记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11-09
屈辱外交,跪在地上办外交
第3个回答  2014-02-21
和平外交,互利共赢。
第4个回答  2014-02-21
呼吁和平,共同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