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教是道教?

我是学旅游地理的,这门课里面,历史是最重要的,
也讲中国的文化.
我们学的中国的国教是道教.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道教没有单独作为中国国教过,但在唐宋时期,道教非常繁荣,一是道教始祖姓李,被李姓唐皇尊为祖先。道教真正建立的阶段,根据史实的资料,当以唐太宗建国的时期为准。唐太宗立国之初,由于传统宗法思想的观念,要拉出一个名垂万古,而天下人人都知其德业的远祖做炫耀,便晋封老子李耳为道教的教主,确定其尊称为太上老君。并且正式命令天下,以道教为国教,位居佛教之先,后来虽然引起佛教徒们一度的争辩,但始终不变道先佛后地位次序的成命。

二是宋代赵姓皇帝,宋代的道教,因为未真宗开始利用宗教信仰,来掩饰在军事、政治、外交上种种失败的耻屏,便奠定后来徽宗、钦宗迷信假道士们的谎言,至于国破家亡的后果。

王重阳在陕西开创全真道,再由他弟子邱长春的继续宣扬,便普及于山东、河北之间,而建立道教全真派的门庭,明、清以后,成为道教北派主流龙门派的根源。当元朝崛起蒙古,成吉思汗远征印度边境的时期,他为了邱长春,曾经派兵通过西夏,到山东来请邱长春,间关万里,远出沙漠,在印度北方的边境见面,后来便给邱长春以钢符铁券,做为信守的契约。当元兵进入中国,凡持有全真道的信符,可以免除杀戮与劫掠,这事是否为邱长春在事前有先见之明,或后人有指他为汉奸的嫌疑,实在不可乱下断语,总之,这是中国文化宗教史上的一个大案。

道教正式创立于东汉末年,其标志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南北朝时期经过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人努力和改革,道教成为与佛教并列的中国正统宗教之一。南北朝以后,五代统治者基本上都重视儒释道三教,只是各个皇帝对每个教的喜爱、信奉程度有差异,有的更重视佛教,有的更重视道教。在尊奉的同时,统治者也加强了对佛道二教的控制。唐宋时期,道教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元以后逐步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流派。明代道教走向衰落,对统治阶级的影响远逊于唐宋时期。到了清代,皇室尊崇藏传佛教,对道教采取严厉限制的方针,道教更加衰落,活动主要在民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道教亦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西方思想的冲击,道教进一步衰败,在五大宗教中降为实力和政治影响较弱的一个。许多道士文化素质低下,宗教知识缺乏。道教组织松散,各地联系和团结不够紧密。但仍有一批道士潜心修炼,著书立说,课徒传戒,使道教法脉得以延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道教界配合土地改革,开展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运动。经过民主改革,全国道教徒加强了联系和团结,在沈阳太清宫方丈岳崇岱道长的倡议和政府的支持下,1957年4月于北京召开了道教界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由岳崇岱任第一届理事会会长。中国道教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12
道教没有单独作为中国国教过,但在唐宋时期,道教非常繁荣,一是道教始祖姓李,被李姓唐皇尊为祖先。道教真正建立的阶段,根据史实的资料,当以唐太宗建国的时期为准。唐太宗立国之初,由于传统宗法思想的观念,要拉出一个名垂万古,而天下人人都知其德业的远祖做炫耀,便晋封老子李耳为道教的教主,确定其尊称为太上老君。并且正式命令天下,以道教为国教,位居佛教之先,后来虽然引起佛教徒们一度的争辩,但始终不变道先佛后地位次序的成命。

二是宋代赵姓皇帝,宋代的道教,因为未真宗开始利用宗教信仰,来掩饰在军事、政治、外交上种种失败的耻屏,便奠定后来徽宗、钦宗迷信假道士们的谎言,至于国破家亡的后果。

王重阳在陕西开创全真道,再由他弟子邱长春的继续宣扬,便普及于山东、河北之间,而建立道教全真派的门庭,明、清以后,成为道教北派主流龙门派的根源。当元朝崛起蒙古,成吉思汗远征印度边境的时期,他为了邱长春,曾经派兵通过西夏,到山东来请邱长春,间关万里,远出沙漠,在印度北方的边境见面,后来便给邱长春以钢符铁券,做为信守的契约。当元兵进入中国,凡持有全真道的信符,可以免除杀戮与劫掠,这事是否为邱长春在事前有先见之明,或后人有指他为汉奸的嫌疑,实在不可乱下断语,总之,这是中国文化宗教史上的一个大案。

道教正式创立于东汉末年,其标志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南北朝时期经过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人努力和改革,道教成为与佛教并列的中国正统宗教之一。南北朝以后,五代统治者基本上都重视儒释道三教,只是各个皇帝对每个教的喜爱、信奉程度有差异,有的更重视佛教,有的更重视道教。在尊奉的同时,统治者也加强了对佛道二教的控制。唐宋时期,道教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元以后逐步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流派。明代道教走向衰落,对统治阶级的影响远逊于唐宋时期。到了清代,皇室尊崇藏传佛教,对道教采取严厉限制的方针,道教更加衰落,活动主要在民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道教亦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西方思想的冲击,道教进一步衰败,在五大宗教中降为实力和政治影响较弱的一个。许多道士文化素质低下,宗教知识缺乏。道教组织松散,各地联系和团结不够紧密。但仍有一批道士潜心修炼,著书立说,课徒传戒,使道教法脉得以延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道教界配合土地改革,开展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运动。经过民主改革,全国道教徒加强了联系和团结,在沈阳太清宫方丈岳崇岱道长的倡议和政府的支持下,1957年4月于北京召开了道教界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由岳崇岱任第一届理事会会长。中国道教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第2个回答  2006-09-12
中国文化里没有国教的概念,如果是指信仰基础,那是儒教。

各个历史时期的统治者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对宗教的态度都不一样。比如汉代早期,统治者推崇老黄学说,讲究无为而治与民生息。所以老子的学说就得到了普遍推广,而到了汉末乱世,法家的思想又卷土重来,到了晋代,又是百家齐出,跟春秋时期一样。

李唐推崇佛教,西天取经就成了盛世创举。赵宋推崇道教,水浒都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到了元朝,喇嘛教成了统治者的宗教信仰。到了明代,儒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八股就成形了,清代,萨满教是皇室宗教,到了民国和今天,人人以进洋教为最得真理。
第3个回答  2006-09-13
道教起源介绍道教正式创立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唐宋时期.
本人愚见认为道教的观念于<<易经>>相似,通过研究经卦、太极、五行术数等得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所有的规律,也可能道教是<<易经>>思想观念的一分枝,这样推下去可能起源于伏羲氏。
《易经》一书,最早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西伯侯姬昌)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封的卦辞,历史上称为《周易》。这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易经》。
愚见认为宗教可以流传于后世它的宗旨,宣扬的观念必需是正确的。
《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俩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永恒不变的真理。
愚见认为为什么道教不能盛行,道教给我印象都是古代帝皇身边必定有这些能人帝皇出战之前;快打败仗走头路的时候;罕天求雨、洪涝治水、还有更神奇门盾甲、飞天入地无所不能;发展到现代家居风水、打小人都给人一股邪气,再加上现代科学对大自然了解,更加将这一类超自然冠以封建迷信。
愚见知识尚浅不感评论佛教,不过在《六祖慧能传奇》有说“早期,佛教也将佛法真谛、禅之心要,称之为道,因此也将修行佛法的人也称作“道人”。”

参考资料:《道德经》,《六祖慧能传奇》(张志军著)

第4个回答  2006-09-12
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后来,佛教由印度东传,到隋唐之际,已经把道教冲得七零八落.
外来的佛学很快取代本土的道学,因为佛教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核心思想,与中华民族宽容平和的精神追求合拍,与俗世儒学的仁爱中庸也是互补的关系。至于道教,则相对勇猛威武了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