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耻的资料

jianjieminliao

《南京条约》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184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原文:

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南京。
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镇守广东广州将军宗室耆英,头品顶戴花翎前阁督部堂乍浦副都统红带子伊里布;大英伊耳兰等国君主特派全权公使大臣英国所属印度等处三等将军世袭男爵朴鼎查;公同各将所奉之上谕便宜行事及敕赐全权之命互相较阅,俱属善当,即便议拟各条,陈列于左: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一、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一、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员偿补原价。
一、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员,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
一、因大清钦命大臣等向大英官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员,大皇帝准为偿补,惟自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以后,英国因赎各城收过银两之数,大英全权公使大臣为君主准可,按数扣除。
一、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员应如何分期交清开列于左:
此时交银六百万员;
癸卯年六月间交银三百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三百万员,共银六百万员;
甲辰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员,共银五百万员;
乙巳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万员,共银四百万员;
自壬寅年起至乙巳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员。
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员加息五员。
一、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大皇帝准即释放。
一、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候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誉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一、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著。
一、俟奉大清大皇帝允准和约各条施行,并以此时准交之六百万员交清,大英水陆军士当即退出江宁、京口等处江面,并不再行拦阻中国各省商贾贸易。至镇海之招宝山,亦将退让。惟有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厅之古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辟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
一、以上各条均关议和要约,应候大臣等分别奏明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各用?、亲笔批准后,即速行相交,俾两国分执一册,以昭信守;惟两国相离遥远,不得一旦而到,是以另缮二册,先由大清钦差便宜行事大臣等、大英钦奉全权公使大臣各为君上定事,盖用关防印信,各执一册为据,俾即日按照和约开载之条,施行妥办无碍矣。要至和约者。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即英国记年之一千八百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由江宁省会行大英君主汗华?船上铃关防。

《中英虎门条约》(1843.10.08)

条约原文:

一八四三年十月八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虎门。
案照前在江南省城经大清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大英钦奉全权公使大臣议结两国万年和好,缮写成册,于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即一千八百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在英国干华丽士船上书名画押;旋将和约二册分送两国君上御览,既奉恩准钤盖御宝,批准施行,嗣于道光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即一千八百四十三年六月二十六日,两国大臣在香港以和约敬谨互换,永远遵守;其和约所载各事宜内,有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准英船赴彼通商,须议定进、出口货物税饷则例一款,业经会议条例,通行遵照;又和约议定后另有紧要数款,必须议明酌定,以为万年和好之确据,兹钦差大臣、公使大臣商议悉臻妥协,彼此所见皆同,为此谨立条款,作为善后事宜附粘和约一册,凡此条款实与原缮万年和约无异,两国均须专一奉行,切不可稍有乖违,致背成约。
计开:
一、所有钦差大臣、公使大臣画押钤印进、出口货物税则例附粘之册,嗣后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均奉以为式。
一、所有钦差大臣、公使大臣画押钤印新定贸易章程附粘之件,嗣后五港口均奉以为式。
一、新定贸易章程第三条货船进口报送一款内所言罚银若干员及货物查抄入官等语,此银连货皆归中华国帑,以充公项。
一、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开辟之后,其英商贸易处所只准在五港口,不准赴他处港口,亦不许华民在他处港口串同私相贸易。将来英国公使有谕 示明不许他往,而英商如或背约不服禁令,及将公使告示置若罔闻,擅往他处港口游奕贩卖,任凭中国员弁连船连货一并抄取入官,英官不得争论;倘华民在他处港口与英商私串贸易,则国法俱在,应照例办理。
一、前在江南业经议定,以后商欠断不可官为保交,又新定贸易章程第四条英商与华商交易一款内,复将不能报洋行代赔之旧例呈请着赔切实声明在案,嗣后不拘华商欠英商及英商欠华商之债,如果帐据确凿,人在产存,均应由华、英该管官一体从公处结,以昭平允,仍照原约,彼此代为着追,均不代为保偿。
一、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常川居住,或不时来往,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中华地方官应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地势,议定界址,不许逾越,以期永久彼此相安。凡系水手及船上人等,候管事官与地方官先行立定禁约之后,方准上岸。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
一、在万年和约内言明,允准英人携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不相欺侮,不加拘制。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或基地,系准英人租赁;其租价必照五港口之现在所值高低为准,务求平允,华民不许勒索,英商不许强租。英国管事官每年以英人或建屋若干间,或租屋若干所,通报地方官,转报立案;惟房屋之增减,视乎商人之多寡,而商人之多寡视乎贸易之衰旺,难以预定额数。
一、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但英人及各国均不得藉有此条,任意妄有请求,以昭信守。
一、倘有不法华民,因犯法逃在香港,或潜住英国官船、货船避匿者,一经英官查出,即应交与华官按法处治;倘华官或探闻在先,或查出形迹可疑,而英官尚未查出,则华官当为照会英官,以便访查严拿,若已经罪人供认,或查有证据知其人实系犯罪逃匿者,英官必即交出,断无异言。其英国水手、兵丁或别项英人,不论本国、属国,黑、白之类,无论何故,倘有逃至中国地方藏匿者,华官亦必严行捉拿监禁,交给近地英官收办,均不可庇护隐匿,有乖和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15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接着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武装侵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当时,蒋介石正集中力量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本侵略者妥协退让。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命令,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当晚,日军攻占北大营,19日占领了整个沈阳城。接着,日军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东北军基本上不战自溃。1932年1月3日,日军占领锦州;2月5日,占领了北满最大城市哈尔滨。至此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932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在长春建立起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从此,日本帝国主义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全面加强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使我国东北3000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国家面临危难,受到外敌侵犯时,敢于抛弃荣华富贵,走上战场,奋勇杀敌,是一种爱国;而和平年代,对国家的爱则渗透在每一个人的实际生活中:积极参加祖国的经济建设,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勤奋刻苦地学习,也是一种爱国,当前,作为学生,爱国最关键的是如何面对现实,如何提高个人素质。个人素质是国民素质的基础,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只有个人素质提上去了,国家才会愈发强大。“态度决定一切”,让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会“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那么,我们就可以自豪的说:“我的一生是为祖国而奉献的!”
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祖国在期待着我们!未来在召唤着我们!努力吧,同学们!
第2个回答  2012-09-15
《南京条约》的签订: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抢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那时,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呢绒、布匹很难销售得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大量购入茶叶、生丝、瓷器,在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中,大量白银流入了中国。这显然不符合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后来为了牟取暴利,它就像中国走私鸦片,使许多白银流入了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同时,鸦片还严重的摧残者的体质,总之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严重的灾难。1840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的鸦片战争,1842年在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在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火烧圆明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之后,英、法不满足既得利益,他们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至10月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9月,英法联军向北京进军,10月,占领北京,清朝皇帝咸丰帝逃往承德。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大肆抢掠后,为了掩盖其强盗罪行,迫使清政府屈服,放火烧毁了这座雄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马关条约》:1895年4月,代表清政府的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辛丑条约》的签订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列强为实现它们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联合发动的一场空前野蛮残酷的暴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了满足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对外寻找原料产地、产品销售市场、殖民地和资产阶级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为了进一步瓜分中国,联合反动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使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责令清政府镇压义和团,但成效不大。于是直接出兵进行武装干涉,这也是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之一。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八国联军从天津到北京,沿途烧杀抢掠,许多村镇变成废墟。侵占北京后,他们挨家挨户抢掠财物,杀人放火,侮辱妇女,无恶不作。1901年,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九一八事件: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华。1874年侵略台湾;1894至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十九世纪末加入瓜分中国的行列,将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至1905年日俄战争后,将东北南部作为其势力范围;一战期间,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中国自古就与日本又不密不可分的渊源,可是中国被一个比自己领土少很多很多的国家——日本侵略,实在是有辱国体,是一个国耻!侵华是日本的既定政策,早在明治维新后就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涉及日本,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1910年日本以吞并朝鲜,并在东北三省取得特权。1931年9月18日,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路轨,凡无视中国军队破坏。蒋介石不采取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亡。
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建立的一个傀儡政权,实际上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企图把东北三省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东北人民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攻进南京城后进行的屠杀;屠杀的是无辜的平民、已放下武器的军人和军警。1937你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在其后的六周之内,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的射击靶子,有的被当作拚刺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有的被砍头,有的被集体杀害,并焚尸灭迹。强奸、放火及杀人,在占领南京后的六周之内一直不断的大规模的进行着。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在南京成交,侵略军大肆洗劫机关、仓库、商店、民宅和村舍,古玩文物、鸡鸭猪牛、粮食蔬菜,无所不抢。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被日军烧毁。
第3个回答  2009-12-24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驻中国的侵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随即在几天内侵占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的广大地区,东北三省全部沦陷。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不抵抗的作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涌现出东北义勇军等各种抗日武装。
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向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直接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并要求中国绝对保密。1至4月,袁一面命外交部同日本谈判,一方面暗中逐步泄露内容,希望获得英美支持抗衡日本。中国的谈判代表多次拒绝要求中的部份内容,迫使日本作出让步。中国国内亦出现反日情绪。日本则以武力威胁中国。至5月7日,日本政府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限令于9日前答覆。最终袁世凯政府在5月9日晚上十一时接受二十一条中一至四号的要求。五月九日被全国教育联合会定为国耻日,称“五九国耻”。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接着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武装侵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当时,蒋介石正集中力量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本侵略者妥协退让。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命令,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当晚,日军攻占北大营,19日占领了整个沈阳城。接着,日军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东北军基本上不战自溃。1932年1月3日,日军占领锦州;2月5日,占领了北满最大城市哈尔滨。至此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932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在长春建立起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从此,日本帝国主义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全面加强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使我国东北3000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国家面临危难,受到外敌侵犯时,敢于抛弃荣华富贵,走上战场,奋勇杀敌,是一种爱国;而和平年代,对国家的爱则渗透在每一个人的实际生活中:积极参加祖国的经济建设,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勤奋刻苦地学习,也是一种爱国,当前,作为学生,爱国最关键的是如何面对现实,如何提高个人素质。个人素质是国民素质的基础,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只有个人素质提上去了,国家才会愈发强大。“态度决定一切”,让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会“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那么,我们就可以自豪的说:“我的一生是为祖国而奉献的!”
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祖国在期待着我们!未来在召唤着我们!努力吧,同学们!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精忠报国》

很大的风刮起来吹动著天上的云朵飞舞飘扬,
雄壮浩荡的气势如同拉满了硬弦的弓,
纋著青龙的大旗泼喇喇作响就连寒冷的冰霜都不冻僵,
画满图形的铁戟凝固了冰雪如同天上的冷月一样放著光芒.
将军骑著神骏的战马在兵营里来回地巡视,
黑色长长的穗缨垂落下来卷附在剑鞘上掩盖住了宝剑锐利的锋芒,
沙场上英勇杀敌的战士们有谁会畏惧不前呢?
听,纵使是在睡梦中也依旧奋力地保家卫国.
辕门外的刀枪戈戟浸透了敌人的鲜血,
槽枥间的战马扬蹄摇颈气势如同名骏绡驦.
北方的九月就已经是大雪纷飞了,
寒冷的雪花凝结成锋利的坚冰仿佛要射落天狼星来,
狼烟烽火纵横边关疆陲数千里的土地,
玉门关外到处都是战火纷飞苍苍茫茫.
戎夷异族虎视中原已经是很久的事了,
杀气腾腾要大举兵力捕猎中国的大好河山.
外族势力凶狠而且蛮霸不讲情理,
如同奔驰的狼和凶猛的野猪一样任性张狂.
他们杀死大象煮著吃当作填充饥饿的肚皮的米饭,
割下厚厚的熊皮当衣穿来抵御冷冷的天气.
从此以后边关疆陲就再也没有宁静下来,
告急的文书如同飞舞的雪片一样飞传到中央机构.
中华男儿一腔热血立下凌驾天云的壮志,
忿然丢下手中的笔墨参军入伍杀敌报国.
“精忠报国”四个大字镌刻在心中秉承了母亲的切切深意,
纵使是头颅被砍断也要让自己的家乡欣慰.
骑著雪白的骏马提著长长的银枪从容奔赴疆场,
神龙啸傲苍茫的天穹气势始终雄健昂扬.
指挥军队一直杀到敌人的首都黄龙府,
战车辚辚碾碎了贺兰山坚固的城墙.
我的祖先我的儿孙们循规蹈矩,
祖祖辈辈世世代代谨守著疆土不会去侵略他人的土地,
胡人蛮横跋扈恣意杀戮的凶残,
炎黄子孙岂能一忍再忍奋起拿出抵抗顽敌的刀枪.
国土在一寸一寸的沦丧谁肯腐朽堕落,
匹夫有责勇猛的战士日夜守护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和平安宁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
很长的歌词很宏大的辞赋都在颂扬和平.
我愿意将我浅薄有限的智慧融入涂鸦之文笔中去,
继续描述如同《大风歌》一样的锦绣文章.

---归海高龙
---2001年9月25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