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经常会在一些报道或者领导讲话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我想向大家请教一下,到底什么才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呢?

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一般来源于扩大内需拉动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宏观经济学上有个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说:就是消费、投资、出口。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中小城市,调整城乡结构,把城镇化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提高劳动所得的比重,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要积极鼓励创业,扶持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拓展资料:

经济增长,狭义指GDP增长。增长属于宏观经济范畴。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家和记者常用的表达方式,意思是一个国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往年的增长率。更一般地来探讨,经济增长的涵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经济体系生产内部成员生活所需要商品与劳务潜在生产力之扩大(亦即生产可能曲线向外扩张)。生产力之成长主要决定於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禀赋、实质资本累数量累积与质量提升、人力资本累积、技术水准提升以及制度环境改善。因此,经济增长也意涵决定生产力之诸多因素的扩展与改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现代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31

所谓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指的是消费。

通常我们叫消费为内需,内需即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拓展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总量的不断攀升,而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即最终消费率)却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为有效缓解投资消费失衡,“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因此,要充分挖掘内需潜力.积极探索扩大消费需求的新思路和新政策.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均衡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扩大国内投资,刺激国内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配合运用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全力解决有效内需不足的矛盾;   

2、提薪。适当提高社会保障“三条线”的保障水平,提高工职人员工资。   

3、降息,暂停征收利息税(2008年10月9日起暂免征收利息税);   

4、调整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环境,更新消费观念,千方百计的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假日经济,调整限制消费的税费政策等; 

5、促进人们理财观念、消费观念、就业观念的转变;   

6、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免除消费后顾之忧;  

7、推行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

参考资料:消费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07

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消费与内需。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一般来源于扩大内需拉动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宏观经济学上有个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说:就是消费、投资、出口。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在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或者说是政府主导下的投资与出口,对消费重视程度不够。

但现在看来,即使是有效的宏观政策,最多也只是刺激经济增长的诱导因素,本身并不构成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而从资源禀赋和市场空间来看,尽管中国的人口、劳动力资源、市场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可能性和空间,但却很难自动孕育出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

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中小城市,调整城乡结构,把城镇化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提高劳动所得的比重,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要积极鼓励创业,扶持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加老百姓的财富,从投资依赖转向消费支撑,构建消费支撑型发展模式,扩大内需,经济增长才会有不渴的动力。

扩展资料: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应坚持以下三条原则:

(1) 是否有利于持续、协调的经济增长;

(2) 是否有利于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3) 是否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即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社会福利改善和使环境得到保护等。

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的方式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

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2.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参考资料:现代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论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9-10

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指的是消费。

通常我们叫消费为内需,内需即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一般来源于扩大内需拉动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扩展资料:

宏观经济学上有个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说:就是消费、投资、出口。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在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或者说是政府主导下的投资与出口,对消费重视程度不够。

但现在看来,即使是有效的宏观政策,最多也只是刺激经济增长的诱导因素,本身并不构成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而从资源禀赋和市场空间来看,尽管中国的人口、劳动力资源、市场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可能性和空间,但却很难自动孕育出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

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中小城市,调整城乡结构,把城镇化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提高劳动所得的比重,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要积极鼓励创业,扶持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加老百姓的财富,从投资依赖转向消费支撑,构建消费支撑型发展模式,扩大内需,经济增长才会有不渴的动力。

参考资料:

人民网-李克强的“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是什么动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8-14

答:内生动力即内需,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因或内部条件。

如何解决内生动力不足

限制高收入者数量,扩大中等收入者数量,减少低收入者数量。使中国拥有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根本,中产阶级是稳定社会的重要力量,也是消费的主力军。有这样的收入比,中国的消费才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而不是靠高投资和高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

拓展资料

服务业: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1、服务业已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火车头”。《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36463亿元,跨越60万亿元关口。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8.2%,高出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迈入“服务化”时代,意味着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服务业将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一道亮丽风景线

3、《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占GDP比重达到48.2%。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也快于第二产业的7.3%和第一产业的4.1%。

3、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这表明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转型升级已到了关键阶段,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中国“服务化”进程已不可逆转,并且越来越快。

4、回顾近10年来,第二产业增速基本保持在10%以上,而第三产业只有在2006年和2007年增幅超过10%,但两者增速之差逐年缩小,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2012年,第三产业增速“追平”第二产业,但占GDP的比重依然略低于第二产业。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再次超过第二产业。

5、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特别指出:“评价(中国经济)7.4%的增速,尺度、标准也需要适应‘新常态’。”他说,“更要看到中国经济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深刻的,是趋势性的。”“去年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8.2%,这是衡量中国经济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6、2014年中国经济最大亮点,就是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居民收入有所增长,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而经济结构优化的最大明证就是服务业增速超过工业的同时,新增就业人口同步增加。[1]

7、随着改革的推进和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正在形成。一方面,深化改革正在释放全社会发展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了大量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取消和划转了所有非行政审批项目,激发了市场活力。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将给经济带来新的活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