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首先声明,在日常生活中我是一个经常让座的人,因为这样做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我很开心。这是我对社会的情分。但是,没有任何人有权利要求我必须让座,这叫本分,或者说这是受法律保护的我的权利。

在公交车上,我给你让座是因为我觉得你是个弱势群体,我给你让座是我道德高尚,这是情分。

但是,我花钱买票上车,也就是说我跟公交公司签订的合同里面包括:如果车上有空位,我就可以享受座位。所以,我不给你让座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本身就是天经地义的

我们当然要提倡人要有高尚的品德,但是建设高尚的品德必须是从内心出发,而不是被人强迫。

道德是用来自律的,也就是说,个人的道德标准只能用在自己的身上。将自己的道德标准用在别人的身上就是典型的道德绑架。我没有做任何违法的事情,却在这里将我当成一个坏人,这就是典型的道德绑架。 

我们国家要想发展,最重要的不是让每个人都成为道德上完美的圣人,而是要让所有人都成为遵纪守法的普通人,然后再谈道德建设。你首先不守法,还要说我不道德,这过于可怕。

没有法律的保障,空谈道德,最终不过是造就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罢了。

我们当然追求道德高尚的人际关系,但是,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一定是最根本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够谈论道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18
动车上应该让座吗?姑且先将这个问题搁置不议。这些年,为了提倡“让座”,大家都是蛮拼的:上世纪的时候基本是道德说教,再不行就小喇叭广播;十多年前,发现了谴责的力量,鼓动着大爷大妈们“扇耳光”、“坐大腿”式强行索座;再然后,地方部门尝试以地方立法的姿态,罗列出“请”或“罚”的各种强制手段,于是让座这件事,似乎从“主动让”成了“必须让”。但其实,好像也没有任何一种调查或逻辑能证明,这些年在“让座”上的努力,果真就多大程度推进了让座美德的蔚然成风。
不让座是我的权利吗 不让座是本分让是情分元芳怎么看/图

不让座是我的权利吗 不让座是本分让是情分元芳怎么看/图
  拒绝和老人挤着坐动车被指责,这是道德泛化之祸。有人担心,拒绝让座,会让公德斯文扫地,会让社会风化粗鄙不堪。然而有意思的是,在动车拒让座事件后的网络调查中:一方面是九成人支持女孩的拒绝行为,另一方面是五成左右的人愿意主动或被动让座。看起来,这是很分裂的一件事,但实际上,恰恰是民意理性的彰显:在价值认同层面,民意褒扬了让座的美德行为;但在权利尊重层面,拒绝让座同样不是丑事一桩。
第2个回答  2020-06-13
法律是约束道德无法约束的人。人守法不是因为道德高尚,而是对法律的敬畏。人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如您所说一个人要先守法而后守德,听来也有道理,但细想一下,一个人没有道德又怎么会去守法呢,法律是建立在公序良俗之上。在中国法制空白的时期基本是德治,因为没有法律规定做参考只能用道德理念判断是非,绝大部分人们的道德还是比较质朴的。现在是法制社会了,可人们的道德却大不如前。由此可见应该是先守德而后自然守法。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值得赞扬的。我们从来不认为社会很公平很温馨,但是从自身行为上从未放弃让它变得更美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第3个回答  2020-10-26
我经常看到给老人让坐,我也要让坐,但反过来,特别是有些老人有坐的时候,带一个小孩,也让小孩坐一个位置,她觉得是理所当然,为什么不把小孩抱上,也让一个坐位出来呢?
相似回答